早晚溫差大 心肌梗塞患者增多
分類:健康需知
2009/12/18 01:03

(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16日電)入冬寒流到,早晚溫差大,台中縣光田綜合醫院今天表示,最近接獲心肌梗塞患者人數,估計較平時增加3成,呼籲民眾應注意保暖及身體狀況。

心臟內科醫師黃炳賢說,上星期沙鹿總院急診室來了1名胸痛的患者,這名57歲張姓男子表示當天全家人到麻辣鍋店吃火鍋,吃到一半時突然覺得一陣急遽胸口疼痛,家人緊急將他送醫院檢查。

檢查發現病人出現典型激烈的心絞痛、胸口悶,透過心電圖與抽血檢查後,證實他罹患的正是急性心肌梗塞,經心導管手術,將堵塞的血管打通,恢復狀況良好。

  黃炳賢說,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黃金時間,為降低死亡率的關鍵,患者在發作後3-6小時內是救命的關鍵期,發作超過12小時以後才就醫,死亡率將高達16%,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時,應把握黃金急救時間。

  他說,心肌梗塞的臨床表現,一般為持續性的前胸部劇痛,病情輕微者,只是感到有點胸悶;嚴重者可能出現心律異常,並發生猝死或出現休克、心臟衰竭,甚至會導致死亡。

  病人胸痛是最常見、最明顯的症狀,這種疼痛通常比一般心絞痛更嚴重,持續時間更長,導致病人反覆輾轉不安。而老年人由於心臟功能退化,如果再發生心肌梗塞,很容易引起心臟衰竭,臨床上更會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黃炳賢提醒民眾,心肌梗塞常發作於吃飯時、飯後或情緒激動的時候,而氣溫驟降溫差大,對心血管慢性病患者亦有潛在的危機,容易發生心肌梗塞與腦中風。

  他建議民眾在寒流來臨時,提醒家人於早晚外出多攜帶一件外套以保暖,若發現親友出現胸口悶、喘不過氣,合併冒冷汗、噁心等症狀,甚至昏倒或暈眩時,千萬不可輕忽,記得要趕緊送往醫院急診室,以免錯過救命的黃金時間。981216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陰囊腫如芒果 腹腔鏡修補疝氣
分類:健康需知
2009/12/18 01:05

記者何玉華/北縣報導

53歲的黃先生,去年起,發現常掉到陰囊的腸子,無法再推回,陰囊出現硬塊,心裡忐忑不安,卻又不好意思就醫,好幾次疼痛到要抬高雙腳、倒吊才能舒緩。

今年3月他終於鼓起勇氣就醫,沒想到進行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後,3天就出院,恢復正常作息,讓他直說:「早知道治療這麼簡單,就不用白受那麼多苦。」

黃先生說,當兵時,他就發現有疝氣問題,腸子常掉到陰囊,造成右側陰囊腫大如芒果,一打噴嚏、或肚子一用力,疝氣就發作,「不過,推一下就回去」,又不痛不癢,一點都不以為意。直到去年初,腸子怎麼也推不回去,還把陰囊撐得硬邦邦有硬塊。

黃先生說,痛起來冷汗直流,但是因為位置很尷尬,不好意思就醫看醫師,一直拖到不能再拖,才硬著頭皮到署立雙和醫院治療。

署立雙和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吳佳璋說,黃先生就醫時,已經變成「嵌頓性疝氣」,腸子卡住無法動彈,若不及時手術,讓腸子復位,將會導致腸扭轉、壞死,嚴重時,可能會引發腹膜炎喪命。

黃先生一度擔心腹腔鏡治療,開這麼小的洞怎麼手術?猶豫再三,最後還是決定接受新技術治療。

吳佳璋指出,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不需「開腸剖肚」,只要在腹部上,開3個0.5到1公分的小傷口,就能進行腹內修補,有別於傳統手術的大傷口,可徹底解決疝氣問題,不僅傷口美觀、復元快速,也大幅降低術後疼痛感。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忍數十冬…和尚疝氣大如手球
分類:健康需知
2009/12/18 01:10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一位和尚長期忍受疝氣之苦,時間達好幾十年,腸子沿著腹股溝管跑到陰囊,陰囊被撐大達直徑15公分,大如手球,食物在腸子裡像在走迷宮一樣繞來繞去,有時引起消化不良、便秘等問題,有時還會聽到腸子蠕動的聲音,所幸經過治療,總算恢復正常生活。

雙和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吳佳璋表示,一般患者在陰囊突起直徑達2、3公分就趕緊就醫,最近有一位53歲的黃先生,也是因疝氣導致右側陰囊時常腫大如芒果。

黃先生從當兵時代開始,就發現自己患有腹股溝疝氣的症狀,腸子不時掉在陰囊中,,只要打個噴嚏,或是肚子用力,疝氣就會發作,起初不痛不癢,只要用手一推,就可以把腸子推回肚子裡,因此黃先生一點也不以為意。

有一天,黃先生開始發現事情不妙,掉入陰囊內的腸子推不回去,不僅陰囊撐得硬梆梆的,還會疼得冷汗直冒。吳佳璋醫師解釋,這位患者已經成為「嵌頓性疝氣」,腸子卡在陰囊裡,還經過扭轉,若是不及時進行疝氣修補手術將腸子復位,腸子很可能壞死,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腹膜炎,危及生命。

吳佳璋醫師指出,在利用腹腔鏡為鄭老先生進行手術時發現,原來是鄭老先生的病灶位置非常特別,傳統的疝氣手術傷口所進入的位置,並無法看到疝氣的缺口,但在腹腔鏡的視野下,此疝氣缺口卻可清楚的呈現,在經歷40分鐘的手術治療後,鄭老先生多年來的「不可見的洞口」,終於被順利縫合。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逾50歲男人高危險群 少提重物
分類:健康需知
2009/12/18 01:11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疝氣患者最好少提重物。雙和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吳佳璋提醒,提重物,上健身房健身等動作特別容易引起疝氣症狀。另外,像便秘、攝護腺肥大、慢性肺疾患者,也很容易因解便、解尿用力,或常猛烈咳嗽,導致腹壓增加,讓腸子更容易滑落到陰囊,引起疝氣。

吳佳璋解釋,腹股溝疝氣好發於小孩與中老年人,小孩是因先天腹股溝管內環未閉合,導致腸子滑落到陰囊裡,而老人則易因腹壁強度變弱或慢性腹壓增加,成為後天型疝氣。

疝氣以男性居多,50歲以上的男人是高危險群。疝氣的診斷並不困難,有經驗的醫師只要用眼睛觀察、用手觸診就可以確定診斷,腹股溝處會腫塊凸出狀,站立時尤其明顯。當腸子掉至陰囊時會造成左右陰囊大小不對稱。

吳佳璋醫師指出,成人一旦發生腹股溝疝氣,不會自己閉合,只能用手術的方式治療。腹腔鏡腹股溝疝氣修補手術,是利用腹腔鏡從腹壁內側進行疝氣修補再鋪上人工網膜,腹壁上只有幾點小傷口,有別於傳統手術的大傷口,大幅降低了術後的疼痛感,也讓患者可提早恢復正常生活。不過心肺功能不佳,或凝血功能異常患者不適合進行手術。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頸動脈硬化_中醫觀點》頸動脈硬化警示全身有輕重不等動脈硬化
分類:健康需知
2009/12/18 01:14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頸動脈硬化往往是全身動脈硬化的部份表現,千萬不可輕忽嚴重性。中華民國女中醫師協會榮譽理事長呂張卻醫師表示,頸動脈硬化與遺傳無關,而是跟膽固醇過高、血脂肪、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有關係,為身體出現血瘀、痰瘀所造成,治宜活血化瘀、清熱化痰,同時多做和緩的運動。

呂張卻醫師指出,發生頸動脈硬化的患者,只有碰撞受傷所引起的鈣化現象才會出現單一局部硬化,一般來說,當身體出現頸動脈硬化時,代表全身性動脈皆有輕重不等程度的硬化情形,且會引起諸多的併發症。

傳統中醫治頸動脈硬化,需活血化瘀者當用血府逐瘀湯、少腹逐瘀湯、膈下逐瘀湯等處方,需清熱化痰者當用礞石滾痰湯、滌痰湯等處方,若患者兼有糖尿病者,視症候酌加丹參、川七、麥冬及桑葉等單味藥,若患者兼有血壓高者,視症候酌加荷葉、山楂等單味藥。

呂張卻醫師強調,治療頸動脈硬化需採整體療法,依患者個別症候而定,除了上述處方外,有時還要加補氣補血藥,有時則當用補養脾胃藥,如此才能夠對症下藥。患者也應把身體照顧好,除了飲食均衡、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外,還要多做散步、快步走等運動。

但絕對不能做過度激烈的運動,以免因心臟、動脈負荷不了而導致心肌梗塞,也不能讓脖子從事扭轉三百六十度的激烈活動,以免造成頸動脈內膜剝離,進而引起血管阻塞、腦中風等症狀或疾病,只能適度做和緩的上下左右旋轉。

我要引用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頸動脈硬化》 頸動脈狹窄 中風機會高
分類:健康需知
2009/12/18 01:15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有高血壓、血脂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較容易有頸動脈硬化情形,高壓氧醫學科醫師陳紹原表示,頸動脈硬化久了就容易出現狹窄,會使血液循環受到影響,甚至造成暫時性腦部缺血問題〈中風的前兆〉。

頸動脈狹窄程度愈厲害,發生腦中風的機會愈高。陳醫師表示,有些人血壓不控制或是有代謝症候群,再配合油膩的飲食,雙管齊下,很容易就中風。

神經內科醫師陳昭境也表示,輕者則出現俗稱「中風預兆」的短暫性腦缺血,如突然嘴歪、眼斜、口齒不清、言語障礙、單側臉部、手腳會發麻或無力、走路不穩或視力模糊等大腦局部缺血症狀,或導致類似俗稱「眼中風」的陣發性同側單眼暫時性黑矇;嚴重者直接發生中風。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長期吸煙、高血脂症、有症狀的冠狀動脈或周邊動脈疾病病史者以及曾接受過頭頸部放射治療者等都是頸動脈狹窄的高危險群。民眾若發生疑似腦血管疾病的症狀或常常頭暈目眩,應趕快找神經內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安排頸動脈超音波篩檢。

如何治療頸動脈狹窄?陳醫師表示,先控制好造成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如戒菸、控制好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飲食要均衡(控制熱量、低鈉低脂低糖高纖飲食)、規律運動習慣、控制體重、杜絕不良的生活習慣。其次,亦應合併醫師的藥物治療。

另,視頸動脈狀況來評估是否搭配手術,陳醫師表示,目前有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及頸動脈成型術併支架置放術兩種。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外突發病前3名:中風、心肌梗塞和骨折
分類:健康需知
2009/12/18 01:1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一位70多歲老榮民今年10月和家人一起到香港旅行,購買中藥材時懷疑店家少找50元港幣,和店家起口角,結果他在盛怒下破口大罵,情緒波動過大引起心肌梗塞,家人急忙送醫卻還是回天乏術。

國際SOS緊急救援組織昨日召開記者會發布2004-2009年統計資料,結果顯示,國人出國在外最常面臨4種外來風險,包括海外突發疾病、機上突發疾病、海外意外傷害、以及人身安全傷害等。其中,海外突發疾病前3名分別為:中風、心肌梗塞和骨折。

國際SOS緊急救援組織總經理陳楷植總經理指出,根據統計,平均一年約10幾病例是出外旅遊民眾因殺價、金錢等因素和他人有爭執,情緒過激動引起中風、心肌梗塞。

國際SOS腦神經外科醫師陳琬琳指出,出國旅遊時,民眾多需乘坐飛機,由於機艙環境低壓、缺氧,很容易引發各種疾病,或讓疾病更為惡化。根據國際 SOS全球85家航空公司客戶的機上醫療案件統計,疾病發生排名分別為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又以中風為最大宗,與國人海外旅遊突發疾病第一名相同。陳琬琳醫師說,這兩項數據顯示中風的威脅不只可能發生於日常生活,甚至在飛機、國外都有可能外在環境改變而影響生理狀態,要多注意。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頸動脈硬化》超音波查血管厚度
分類:健康需知
2009/12/18 01:18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頸動脈硬化是中風前兆,萬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晉誼表示,發生動脈硬化時,大部分動脈血管都隱藏在體內深處,因此最容易觀察到的就是頸動脈硬化,透過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就能知道頸動脈血管厚度。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網站資訊顯示,家族史是頸動脈狹窄、硬化或中風危險因子之一,陳晉誼醫師表示,若頸動脈狹窄程度在50%以下,還算可以接受,狹窄程度在50%以上可能就會開始出現一些症狀,若狹窄程度超過70%,中風機率大大增加。治療頸動脈硬化藥物以抗血小板藥物為主,像阿斯匹靈等,若已經出現缺血性症狀,如手腳無力、頭昏等,可能就要考慮開刀治療。開刀治療多採取頸動脈內膜剝除術,手術風險為1%-2%。

陳晉誼醫師提醒,對頸部不當按摩的話可能破壞血管,讓頸動脈硬化現象更為惡化,因此最好不要隨便按摩頸部。

如何預防頸動脈硬化?陳晉誼醫師指出,最重要的就是要降低血脂肪值,少吃海鮮、油膩食物,以免膽固醇過高,傷害頸動脈,並要規律運動,維持健康體重。有時也可以補充一些維生素B群,雖然醫界對維生素B群的效果還沒有定論,不過適量補充維生素B群倒也沒什麼壞處。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月子補過頭 引發膽囊炎
分類:健康需知
2009/12/18 01:19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膽結石不一定會造成疼痛,但若攝取大量油脂含量高的食物時,可能誘發膽囊炎,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昨〈17〉日表示,攝取大量油脂,為了消化,膽囊就會收縮,結石也因此滾動,卡在膽囊出口則為膽囊炎,掉到總膽管則為膽管炎。

不論是冬令進補還是產後進補,都應避免短時間攝取大量高油脂的食物。邱醫師表示,一名28歲女性,在產後兩週突然出現反覆的上腹痛,自行服藥無效後,才就醫檢查。治療後,腹痛感也隨之消失,究其因,可能與產後要餵母奶,為了讓奶水充足,而食用各式各樣補品,而誘發膽囊炎。

膽結石不會痛,但為避免膽囊炎發生,則需預防膽囊結石的形成。邱醫師表示,膽囊結石是膽汁中的成份,如膽固醇、膽紅素在膽囊中沈澱結晶形成石頭。依成分又可分為色素性結石、膽固醇結石及混合型結石(合併膽固醇、膽紅素及鈣質)。其危險因子有:遺傳、40歲以上女性、年齡愈大罹患率會增加、懷孕〈孕期由膽汁飽和度增加,加上女性荷爾蒙的生理作用,及膽囊弛張性縮收不良,易使結石發生。生過三胎的女性較易得到〉、藥物〈如避孕藥、降血脂藥〉、肥胖、患有糖尿病或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常吃高油膩或高卡路里食物、快速減肥,長期禁食的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等。

其常見症狀有,右上腹微痛,也可能是劇痛、絞痛,尤其在飯後更明顯,特別是食了油膩食物後。有時候會痛到背部,痛得厲害時甚至會引起噁心、嘔吐、黃疸等症狀。

邱醫師也提供7項預防,以供民眾參考:1.慎選飲食,不要吃高脂肪或高膽固醇的食物;2.高纖維飲食可吸收油脂,減少腸道吸收;3.規律飲食習慣,定時適量,不可暴飲暴食;4.避免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製劑及降血脂藥物,需遵照醫師指示使用;5.如有糖尿病,需就醫治療,因高血糖容易誘發膽囊結石;6.維持標準體重,因為肥胖容易產生膽囊結石;7.快速減肥或長時期禁食,會影響膽汁各成份均衡,形成膽囊結石,應避免。

醫師提醒,冬令進補,容易誘發膽囊結石引起的急性膽囊炎,如有急性腹痛,應儘快就醫。女性有膽結石的年齡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呼籲應多留意健康均衡飲食慨念,避免暴食及長期節食,多攝取低膽固醇高纖食物。另外,懷孕時期也是女性膽囊發生結石的時機,不易察覺,如發生急性膽囊炎,早期診斷,可避免傷害孕婦及胎兒;產後進補如發生腹痛,也應儘速就醫。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養生 選項合適與持續最重要
分類:健康需知
2009/12/18 01:20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養生應選擇合宜而持續的運動,才有助於健康。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魏以斌表示,合宜而持續的運動很重要;若動的太少沒有效果,動的過度反而傷身,應視個人身體狀況衡量運動的選擇。建議每天可持續快走一小時。若選擇做瑜珈,應循序漸進,以免產生運動傷害。另外,可做些拍掌運動,有舒通全身的經絡氣血,活絡肌肉筋骨的作用。

中醫師魏以斌表示,運動養生可選擇快走,走路本生就是最好的養生運動。但走路並不是散步,建議要快走,最好可以達到身體感到微微發熱,有流汗的程度,每天走或一周2~3次。像是很多慢性病每天持續快走一小時,可以達到有很好的養生輔助效果。此外,時下很流行的瑜珈,是一種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屬於身心都有鍛鍊的運動,但要注意的是,進行各種瑜珈姿勢的過程,必須循序漸進,以免運動傷害。

醫師指出,平常可多做拍掌運動。方法為手掌深伸直併隴,兩手或一手都可以,輕輕拍打打身體各部,除了五官頸項以及二陰外,都可以依序拍打,輕輕拍打,以微痛為原則,有舒通全身的經絡氣血,活絡肌肉筋骨的作用。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