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也走上街頭 罷工爭待遇
2頁之1
【魏楚陽】
從今年三月中開始,德國各大學醫院開始進行一連串的罷工行動。根據全德國醫師工會馬堡聯盟(Marburger Bund)宣布,罷工是基於九八.四%成員決議通過的結果。第一波罷工的大學醫院包含弗來堡、海德堡、慕尼黑、烏茲堡、埃森、波昂、麥滋、哈勒等大學醫院,總共達一千五百名醫師走上街頭,下一波還會有更多的醫院加入。這次罷工行動是德國在二次戰後最大規模的公立醫院醫師罷工行動,罷工原因是抗議工作條件與薪資不足,罷工的訴求為薪資調升三○%。但是馬堡聯盟強調,各醫院的急診處與加護病房醫師將繼續執勤,不在罷工範圍之內,但其餘非緊急的手術時間將往後順延。此次罷工的遠因,在於公立醫院醫師長期以來超時工作卻未獲得相應的報酬,導火線則是最近一回合工會與政府的薪資談判破裂,因此工會決定以罷工施壓抗議。問題是,德國公立醫院醫師的待遇真的差到要走上街頭抗議嗎?

實際工時超過六十小時

根據馬堡聯盟的資料,十四萬六千名公立醫院醫師的工作條件在過去幾年急速惡化,包含過長的工作時間、收入減少,以及過多的行政文書工作,以致於醫師這個職業的吸引力日益下降。根據統計,從一九九三年至二○○三年,德國的醫學生總數從九○五九四人下降至七八四七八人,減少了一三.四%。另一方面,從一九九一年至二○○四年,全德國共減少了二○.二%的病床,但同時卻增加了一五.一%的住院人次,而平均住院期間則縮短至八.七天,減少了三八%。在醫療資源減少,負擔卻增加的情況下,醫師的工作條件無可避免地急速下降。雖然法定的醫師每周工時為四十小時,但馬堡聯盟指出,現實的情況是醫師往往每周要工作至八十個小時,而許多超時的工作時數,都是醫院不列入正式工作時間的,因此在正式的統計中,只顯示了平均四六.三的每周工時。根據柏林科技大學的研究顯示,超過六○%的柏林市公立醫院的醫師每周工作超過六十個小時,而總計約七四%的加班時數並未以假期或薪資加以補償。就公立醫院醫師實際所得而言,從一九九三年至二○○二年,醫院新進醫師的平均淨所得減少了七.五%,但同時期其他公職新進的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收入則增加了三%,此外,醫師的度假津貼與年終獎金也減少了六○%,且此一情況將不斷惡化下去。

抱怨文書及行政作業太多

另一個問題是文書與行政作業佔用了醫師太長的工作時間,馬堡聯盟抱怨,由於僵固的法條規定,醫院醫師必須耗費大量時間處理文書與行政作業,其比例高達三八%的工作時間,而造成此一問題的原因,在於新引進的按件計酬制度,醫院醫師在此制度下,必須負責他的病人一切的事務,而沒有一個專責的行政體系負責當中許多繁瑣的協調與文書工作。在上述醫療工作與非醫療工作時間皆不斷上升的情況下,馬堡聯盟抱怨,醫院中發生醫療失誤的可能性會越來越高。根據歐洲工作準則指出,醫院醫師如果連續工作超過三十個小時,將有可能發生醫療失誤,且危及病人。一份研究也顯示,如果超過二十四小時不睡覺,將導致反應力消失,其狀況大約等於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千分之一。上述種種的不利條件,導致了德國醫師不願進公立醫院工作,且不斷地外流至國外。二○○三年就有五千個公立醫院醫師職缺乏人問津,但同時期卻有大約六三○○位德國醫師在國外的醫院工作。一份針對到國外工作的德國醫師的問卷顯示,他們放棄在德國工作的原因,七九%是因為工作條件太差,七七%是因為工時太長。
官方認醫師待遇已相當優渥

對於醫師工會的抗議,德國政府則是不願妥協。在一份德國健康部最近發表的報告開門見山地指出,根據問卷調查顯示,德國人心目中最尊敬的行業第一名就是醫師,接下來是護士、警察、大學教授、牧師等行業,最後一名則是工會領袖。不言可喻,德國政府希望醫師珍惜自己的職業尊嚴,不要輕易罷工,否則就會像工會領袖成為最不受尊敬的人。健康部也不諱言,德國醫師的收入並不算頂尖。根據健康部所引用的一份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跨國研究指出,在考慮當地實際物價之後,二○○五年家庭醫師年收入最高的國家是美國,年收入為一三八○○○美元,接下來是荷蘭,年收入為一一三一四七美元。德國家庭醫師年收入為八六七一九美元,雖然並非頂尖,但是也高於法國、葡萄牙、芬蘭等國。而公立醫院的新進助理醫師,平均每月淨收入約為二九○四六美元。另一方面,健康部也強調,醫院新進醫師的收入已經比其他公職新進人員收入高出許多。就馬堡聯盟指出的過長工時的問題,健康部自己所做的問卷結果顯示,醫院醫師平均每周工時為四六.一小時。至於醫師人力的問題,雖然如醫師公會指出,就讀醫科的學生有下降的趨勢,但整體而言,德國的醫師總數仍然呈現上升的趨勢。根據統計,從一九九二年到二○○四年,德國的醫師總數從二五一八七七人上升至三○六四三五人,共增加了二二%,同時期醫師密度也從每三二二人一名醫師上升至每二六九人一名醫師,因此健康部認為醫師這一行的吸引力仍然很高。

誰比較有理?

比較雙方的論點,其實皆有其根據。德國政府強調醫師已是高收入的一群,且在國際比較上也不低,但醫師工會認為醫師這個行業是不能與其他行業一起衡量的,因為醫師負擔了極高的職業風險與壓力,這是其他行業所沒有的。而更高薪的國家不斷招手,總讓德國醫師心中有所遺憾。德國政府目前的財政狀況不佳,無法答應醫師工會加薪百分之三十的要求。醫師工會則認為政府應改變思考模式,改變整個預算分配的比例,把更多的資源放在醫療事務上,以改善目前的醫療狀況。這是一場不容易達成共識的爭議,政府希望醫師共體時艱,醫師則要求更為合理的工作環境。到底是誰的要求太多,恐怕一時之間仍難以分曉。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志雄滯外不歸 法院祭出通緝令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1頁之1
【楊士仁】
又一個大尾的溜了!台北地方法院審理中興商業銀行亞世集團等弊案,傳喚前中興商業銀行副董事長王志雄出庭,屢傳不到,已予通緝。

潛逃海外的經濟罪犯頗多,計有前立法院長劉松藩、東帝士集團負責人陳由豪、前中央廣播電台董事長朱婉清、安鋒集團負責人朱安雄、前東港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郭廷才、前台中商銀董事長曾正仁、前景文集團負責人張萬利等人;現在加上王志雄,顯示法網漏洞百出,大大損傷司法威信。

中興銀行掏空逾千億元

中興銀行弊案牽連之廣、掏空金額之大,在金融史上絕無僅有。根據司法單位調查所得資料及研判涉嫌觸法條文,共分為台鳳、新莊分行、三民分行及亞世集團等四大弊案,其中亞世集團弊案又分為亞世、台鳳、禾豐、禾豐提供人頭貸款供王志雄及王宣仁購買中興銀行股票、台融、漢陽、榮周等集團貸款案;由於各案獨立,實際上總計十案,被告三三人次;有些被告,一人涉及多案,例如中興銀行總經理王宣仁共涉六案,被求刑及一審判刑有期徒刑計三十年六個月;又如中興銀行副總經理兼審查部經理簡萬三共涉六案,被求刑二十年。至於掏空金額,外界有七百億元及八百億元等版本。然而,根據參與偵辦的一位檢察官說,金額大約高達一千億元,遠遠超過外界的估計。

四個弊案中的台鳳集團案,共有中興銀行董事長王玉雲等六人被台北地院判刑,最重的是台鳳集團負責人黃宗宏,次為王玉雲。其他各案分由地方法院審理中。以王玉雲長子、中興銀行副董事長王志雄涉及的禾豐集團等案而言,台北地方法院組成合議庭,審判長林婷立、法官林柏泓、法官黃雅芬,已經開庭四次,進行準備程序。一般案件,即使是社會矚目的重大案件,例如羅福助案、新瑞都案、劉泰英案等,在進行準備程序時,都僅由受命法官一人出庭。可是,亞世等案開庭、進行準備程序時,合議庭三名法官全部出庭,以求慎重。

王玉雲去年還為王志雄喊冤

去年九月十五日,台北地檢署蔡佳玲等四名檢察官將王志雄等十七名被告提起公訴。起訴前,王志雄提早離台,滯留上海。當時,在高雄家裡休養的王玉雲為王志雄喊冤,並保證王志雄至遲三個月回台說明。可是,至今已逾三個月,王志雄仍未回台,法院不得不發布通緝。

檢察官在起訴書指出,被告王志雄、王宣仁、簡萬三、金桐林、林竹雄、莊俊達、徐雲權、蔡宗勳、施富耀、黃榮進、陳椿雄、李基存、許世芳、張盛枝、劉世陽、張友鐘及張朝翔等人所為,均觸犯刑法背信罪嫌。惟查,貸款案件都起因於貸款人缺乏資金,才向中興銀行申請貸款;辦理貸款人員無從先行知悉貸款人何時會缺乏資金,而配合辦理情況,所以除非同一集團申貸案件,否則各該貸款案件應均屬於另起犯意,而非基於概況犯意;且上訴中的台鳳集團案件,所圖者為台鳳的不法利益,其犯罪手法是以透過多位人頭分散貸款,與本件犯罪事實不盡相同,二者間自無裁判上的一罪關係。

王志雄應回國面對司法

檢察官審酌本案王志雄等十七名被告,都是職司中興銀行核貸業務之人,理應為中興銀行謀取最大利益,審慎審核放款,避免損及中興銀行財產或利益。然而,他們為迎合台鳳、台融、禾豐、漢陽、亞世、榮周等集團的利益及為保住王家對於中興銀行的掌控權,竟惡意規避銀行法及財政部有關同一關係人的規定,並捐棄審核放款的一般原則,一再違法貸放巨額款項與各該集團,置中興銀行的財產、利益於不可預測的減損風險中,最後終因各該貸款人果真無法如期繳納貸款利息及清償本金,不但造成中興銀行遭受嚴重損失,且需政府另以納稅所得挹注,轉嫁全民負擔,其犯罪結果危害社會經濟至深且鉅;他們惡性不言可喻,尤其王志雄擔任中興副董事長,王宣仁及簡萬三分任總經理及副總經理,位高權重,卻不思創造中興銀行利益,反而損害眾多股東權益,他們自應負最大責任。

王志雄被求刑四年六月,一直滯留中國,不肯回來面對司法,致被通緝;如此逃避,終非上策,還是回台出庭,釐清真相,才能證明自己的清白。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教育部門 吃人夠夠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3頁之1
【何清漣】
從二○○一年開始,中國教育就一直高居中國十大暴利行業之前三名之內,而教育亂收費問題越來越成為公眾無法承受之重負。今年三月,「教育亂收費」成為中國「人大」、「政協」這兩個會議上被討論得最多的話題,最近這個話題又因教育部公布清理亂收費的報告再次回到公眾視野。

大學教育 多少糊塗帳

下面這兩類消息讓人對中國教育行業的經費產生迷惑。一類與教育亂收費問題相關。中國教育部最近表示,自二○○三年以來,全國各地一共派出了五.六萬個檢查組,檢查了各級各類學校八七.六萬多所﹝次﹞,清退亂收費資金十三.七億元,共查處違規收費案件將近二萬件,治理教育亂收費約十七億元人民幣,累計清退違規金額達十三.七億。共有五九三一人因此受到處分,其中七九四名校長被撤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為了殺一儆百,甚至指名道姓地曝光了八所教育亂收費學校,這八所學校既有大學,也有中學,亂收費金額共達二二七○萬。名單公布後,這八所學校頓時成了千夫所指的目標。而河北省一個省在二○○五年就查出教育亂收費三千三百多萬元。

而另一類消息卻受到忽視。這些消息數量不多,談的卻是一個從未被討論過的問題:中國大學將要破產。該文章列出大量資料與事實,證明中國高等學院大多從銀行舉債經營「發展」,現在普遍陷入危機,許多正在興建中的「大學城」因資金枯竭,現在已經難以為繼。這篇文章在列舉大量事實後指出:「如果將大學當作公司,以中國今日大學資產負債率之高,財務風險之大,中國大學顯然已經成為繼銀行、證券業之後的又一個高危行業。」而中國銀行業也將出現一個全世界都沒有的危機:因大舉借債給大學而形成新的大規模壞帳。

政府管理 流於形式

中國民諺將教育亂收費與高收費稱之為「眼鏡蛇」─因知識界人士戴眼鏡者多而得此名。在中國生活的人都知道,教育亂收費現象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近二十年內政府主管部門總共下達了三百多個禁止教育亂收費的文件,如二○○三年底就下發過「關於嚴禁截留和挪用教育收費資金,加強學校收費資金管理的通知」,以後幾年仍然不斷強調這一通知的重要性,卻依然無法遏制亂收費現象。這就存在一個制度形式化的問題,亦即說,政府文件完全流於形式,未能對教育部門起到任何遏制作用。

其實也不止是政府文件流於形式,就在發改委公布了八所學校的名單之後,這八所學校的反應各不相同,共同的心態是「亂收費哪所學校沒有?為什麼只拿我們開刀?」但有些學校膽子小些,比如河南師範大學被指亂收取洗滌費一百一十七萬元,該校承諾退回四十九萬元費用給學生;華南理工大學亦答應將多收的學費退還;遼寧瀋陽第二中學共多收三百六十萬元,瀋陽教育局召開緊急會議,研究處理相關責任人方案。但其餘的學校可沒有這樣「聽招呼」,比如西安美術學院超標準收費五百五十九萬元,但這個學院卻回答說,多收的錢是經過省物價部門同意的。而南京審計學院學生處處長姜玉泉在接待︽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指責「說南京審計學院亂收費簡直是胡扯」,「贊助費是學生自願交的」。而山西太原第五中學則稱「發改委誤判」,浙江奉化市新聞辦公室主任則認為「亂收費這一提法值得商榷」。

難道這一個個小小的地方學校就如此膽大包天,竟敢指責堂堂中央部委胡扯?當然不是,這些學校不認帳自有不認帳的理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都是按照上級文件執行」。比如南京審計學院在「專升本」﹝即專科學生改成本科生﹞收費「八千六百元」問題上,執行的是江蘇物價、教育、財政三部門二○○二年的文件,而國家發改委二○○四年明確發文規定專升本為「四千六百元」。兩個文件都有法律效力,但執行地方文件,招一個學生就多掙四千元。誰能說地方政府頒發的文件沒有法律效力?要怨只能怨政出多門,法規與政府文件之間互相抵觸。更何況,教育部門多收的費用當中,自有地方政府部門分取的一杯羹。

教育、財政主管各說各話

對於亂收費問題產生的根源,一個常見的解答是:教育投入不足。主要理由是:國家教育經費投入沒有占到GDP總量的四%。這一解答幾乎為官員、學者與民眾所共同認同。

國家教育部教育督導辦公室主任鄭富芝承認學校普遍存在亂收費、多收費問題,但根本原因在於國家對教育投入嚴重不足,以及教育資源配置不平均所致,只有通過國家擴大投入、合理分配和調節資源,才可能根治這問題。

一些學者則分別給財政部與教育部各打五十大板。比如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所教授勞凱聲指出,近年來政府和學校間事權的重新分配,令各類型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對於亂收費的現象,主要原因是來自學校的辦學經費不足,導致了學校把辦學的任務轉嫁到家長身上,但他亦表示,確實有些貪圖私利的教育人士,藉口經費不足而乘機透過額外收費中飽私囊。

而學生家長的普遍反應是,學校表面上按既定的規章收費,但多採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辦法,暗地裡卻以各種各樣的藉口,收取額外費用,包括強迫學生「自願捐款」與「贊助」。家長無可奈何之下,只得接受學校的無理要求。

多年以來,大家對於亂收費現象已經麻木了,也不敢舉報,因為一旦被校方知道了,恐怕對孩子沒有什麼好處,這樣無疑助長了亂收費的行為。

但掌管教育投入的財政部教科文司負責人卻表示,把教育亂收費的首要原因歸為教育投入不足的說法是不符合事實的。財政部官員還列舉了一連串資料加以佐證:

預算內教育經費的支出年均增長十六.二%,八年增長了二.三倍,均超過了同期GDP年均遞增九.一%的水平,但教育亂收費並不見減少。一九九六年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小學三○三元,初中五四九元,高中一○八八元。二○○四年,這些指標現在分別上升到:小學一一二九元,初中一二四六元,高中一七五九元,分別相當於一九九六年的三.七倍、二.三倍和一.六倍,八年間年均遞增十七.九%、十.八%和六.二%。而且被曝光的亂收費的學校沒有多少屬於真正的貧困校。財政部官員理直氣壯地說道:「據我們觀察,亂收費問題嚴重的學校,往往集中在發達地區或財政投入多的城市學校。國家發展改革委前不久公布的八所亂收費問題學校,多數為城市學校。亂收費的存在,既有認識不到位、經濟利益驅動的原因,也有教育體制不健全、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地區發展不平衡以及監督檢查不嚴等原因。」

錢到底跑去哪了?

既然錢沒少給,接下來要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亂收的錢花到哪裡去了?


這個問題,不僅是教育部之外的官員們在問,還有眾多百姓也在問。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亂收費得來的錢是不是上交國庫了?」

教育部自然沉默以對,而財政部卻不想為此背黑鍋。財政部教科文司負責人公開對媒體放話:「既然是亂收費,就是不合法、不合理的,財政部門不僅不贊成,而且堅決反對。根據了解,亂收來的錢,多數是暗箱操作,以小金庫的形式亂收亂花。這些錢不可能走正常的途徑進入國庫。否則,納入了財政收支的大盤子,就必須由財政部門嚴格按照財政紀律統一支配使用,未必還給他們使用,這與他們亂收費的初衷是背離的,教育部門當然不會那樣做。」「既然是亂收,肯定會亂花。由於教育收費監督管理制度不完善,沒有真正做到公開、透明,缺乏社會監督。」

財政部門還具體指出教育部門如何使用亂收費聚斂來的錢財:

一是將學校收費收入與教職工津貼支出直接掛勾。比如在中西部地區的一些農村中小學,按照「一費制標準」收取的雜費收入,本應全部用於學校運轉,但有將近一半被違規用於人員津貼補助和福利。

二是一些地方超規模建設的豪華學校所需投入,除了財政撥款以外,多為依靠向學生收費來解決,同時,為了籌措高額的運轉費用,還要向學生再收費,從而出現惡性循環。

對此項具體指責,教育部未曾回應。這說明,中國的教育部門已經成了榨取學生以自肥的利益集團。

財政不透明 公眾難過問

在教育收與支這兩條線上,中國公眾目前只能看到種種亂收費讓公眾負重如牛,而大學擴張與亂收費帶來的高額收入被用之於何處,卻因學校的財政支出無需透明化,成為公眾無法過問之事。所以亂收費問題雖然被討論得熱火朝天,而「教育產業化」政策的最大得益者─眾多高校負債累累的破敗相卻被忽視了。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在前頭:這篇文章是一篇以知名企業成功史為例子的『勵志』文章。也承蒙很多讀者看得起這篇文章, 所以被大規模轉載在華人世界各大小網站上。不過我發現若干轉載這篇文章的網站,都不寫上我的名字,甚至換了其他人的名字,真是氣死人啦!

誰是世界最好的咖啡廳?誰是世界最棒的速食餐廳?其實這個答案是眾說紛紜的,不過倘若我們以品牌價值來做判斷,根據新出爐的美國商業週刊的「全球品牌排行榜」來看,麥當勞排名第九名、星巴克排名第八十八名,所以星巴克與麥當勞稱得上全世界最好、最有名的連鎖咖啡廳與速食餐廳。

其實我這篇文章並不是在幫麥當勞或是星巴克做宣傳,在這篇文章的後面各位也絕對找不到任何漢堡與咖啡的折價券,但是這兩家公司的創立過程真的十分有趣、而且有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神奇巧合,且讓我們翻開星巴克與麥當勞的發跡史吧!

先問您一個簡單問題,麥當勞漢堡是由一個名字叫做麥當勞的人所創立的嗎?讓您想個幾秒鐘。

答案是:「沒錯!麥當勞的確是由兩位叫做麥當勞的先生所創立的,他們是兄弟,大哥叫做莫瑞斯‧麥當勞、小弟叫做理查‧麥當勞,莫瑞斯大哥與理查小弟在1930年在洛杉磯以東鳥不生蛋的地方開設了世界第一家麥當勞。」

不過倘若麥當勞兄弟創立了麥當勞,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稱霸世界的日子,那我又何苦要多此一舉問您這個問題呢?因為事實上麥當勞不是由麥當勞兄弟所「一手搞大」,因為真正的麥當勞之父是瑞‧克羅克(Ray Kroc)。

克羅克原來是奶昔機器的業務員,在1955年的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突然發現業務報表上出現一個異常數字,居然有一家叫做麥當勞的餐廳一口氣跟他們公司訂購了八台奶昔機器(一般店面了不起買個一、兩台而已),於是乎,好奇的克羅克便動身前往洛杉磯,一睹這家訂購了八台奶昔機器的神奇餐廳。

到了麥當勞餐廳之後,克羅克立刻嚇了N大跳,於是在麥當勞餐廳的金色拱門下開始哼唱起麥當勞小調:「歡樂口味就在麥當勞…」,也立下了要擴張麥當勞的雄心壯志。

第二天,一路哼唱著麥當勞小調的克羅克雀躍地去找這家店的老闆:麥當勞兄弟,沒想到卻踢到一塊大鐵板,因為當年那家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麥當勞餐廳一年就可以賺上十萬美金,已經讓麥當勞兄弟非常地滿足,根本不想接受克羅克那個「遍地都是麥當勞」的瘋狂建議。

不過克羅克也不是省油的燈,運用業務員的精神不停地ㄌㄨ著麥當勞兄弟,最後麥當勞兄弟終於答應克羅克幫他們販售麥當勞連鎖店的加盟權利,但是這個談判條件並不是很好,比較有利於翹著二郎腿、數鈔票的麥當勞兄弟,而不利於當年已經五十三歲的克羅克。

雖然「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麥當勞餐廳是相當成功的、但是變成第二家、第三家、第N家連鎖店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由克羅克一步一步自己來建立制度,而且根據合約的條文,連鎖店的作業費用與行銷費用也是由克羅克來支付,所以對於「過了五十歲才轉業」的克羅克是非常地辛苦!可想而知,克羅克的老婆也是受不了自己老公「年過半百才開始創業」的老番顛舉動,於是從麥當勞連鎖店創業之初,克太太就不停地跟克羅克吵架,最後在克羅克五十八歲的時候,結束了為期三十九年的婚姻。

不過翹著二郎腿、數鈔票的麥當勞兄弟在克羅克「賠了夫人(離婚)、又折兵(公司接近破產)」犧牲奉獻的當頭上,居然還偷偷地出售加盟權給克羅克的商場敵手,讓克羅克非常地生氣、實在不想再跟麥當勞兄弟繼續玩下去。

沮喪的克羅克左思右想、一直想著要如何才能擺脫討人厭的麥當勞兄弟?是不是應該將麥當勞漢堡改成克羅克漢堡呢?原本的麥當勞小調改成「歡樂口味就在克羅克」?不過克羅克忍住心中百般的賭爛,往理性的地方思考,因為當時麥當勞漢堡已經有兩百多家的規模,如果因為自己的賭爛,而貿然改成克羅克漢堡,最後的下場一定是比現在的「賠了夫人、又折兵」更慘!

於是克羅克做出了人生最大的賭注,跟一些學校基金與退休基金借了兩百七十萬美元,把麥當勞這個商標全部買斷(註:目前麥當勞的商標價值高達兩百五十三億美金),趕走令克羅克賭爛萬分的麥當勞兄弟,並且開始成立讓麥當勞反敗為勝的房地產租賃公司。

就從1961年開始,克羅克冒著身敗名裂、債台高築的危險,借錢請麥當勞兄弟滾蛋之後,克羅克就成為名符其實的麥當勞之父,而且從此之後麥當勞的業績就開始扶搖直上,就克羅克創業十週年之時,美國已經有了七百多家麥當勞漢堡,而且麥當勞的股票也堂堂上市,變成大家搶購的熱門股票。

之後的麥當勞故事,大家應該都很清楚!麥當勞馬不停蹄地在世界開設了幾萬家的麥當勞漢堡店,創造了無數的速食奇蹟,也使得麥當勞成為世界公認的美國文化象徵。在克羅克去世的一年(1985年)之後,麥當勞被紐約證券交易所納入了道瓊工業指數(註:只有三十家公司可以納入道瓊指數),這時麥當勞不折不扣成為美國企業的巨人。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跟麥當勞極為雷同的星巴克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叫做霍華蕭茲,這是一個足足晚了麥當勞三十年的創業故事。

霍華蕭茲跟克羅克一樣,原本都是業務員,也是從自己的業務報表上面一個異常的數字而展開了這段創業故事。

在1981年,霍華蕭茲突然發現西雅圖居然有家星巴克咖啡店跟他們公司訂購了很多的滴泡式咖啡壺,而且訂購數量比西雅圖當地的知名百貨公司還多,好奇的霍華蕭茲覺得事出必有因,於是便千里迢迢地從紐約殺到了西雅圖一探究竟。

到了西雅圖星巴克咖啡、喝下第一杯星巴克咖啡之後,霍華蕭茲就跟1955年的克羅克一樣,立即驚為天人、不能自己,霍華蕭茲認為與星巴克的咖啡相比、美國人所喝的咖啡簡直是馬尿、是污水!所以霍華蕭茲當下就決定放棄一切、投入星巴克,讓美國人告別喝劣質咖啡的時代,迎向如同上帝所調配的星巴克烘焙咖啡時代!

不過1981年的星巴克咖啡並不是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連鎖咖啡廳,而是一家成立十年、專門販賣烘焙咖啡豆的迷你連鎖店。霍華蕭茲回到紐約之後,馬上辭去了高薪的工作、在親朋好友的嚴重質疑下,立即投入了星巴克的行列中。

霍華蕭茲跟麥當勞之父:克羅克不同,克羅克是幫麥當勞兄弟販賣加盟權,而霍華蕭茲卻是選擇直接進入星巴克上班、擔任行銷經理的職位。

在霍華蕭茲加入星巴克行列的兩年後,某次的義大利米蘭之行,霍華蕭茲又開始對米蘭擁有一千五百家咖啡廳的濃縮咖啡文化驚為天人!所以他開始對於星巴克只賣咖啡豆、而不賣咖啡的經營方向產生極大的懷疑,而與公司的同事、股東們發生極大的爭執。

星巴克的元老們認為星巴克應該要堅持咖啡豆零售的本業,不應該變成咖啡廳,而霍華蕭茲則鼓吹引入米蘭的義式咖啡廳文化、應該立即將星巴克轉型成咖啡廳。

經過了兩年的不停爭論,一直想賣咖啡的霍華蕭茲終於跟只願賣咖啡豆的星巴克分道揚鑣,冒險地借了一筆錢去開義式連鎖咖啡店(註一),這家由霍華蕭茲創業的咖啡廳叫做每日咖啡廳(I1 Giornale,很難發音的義大利文,如果有人可以正確地發音,霍華蕭茲就會放一大串鞭炮以示慶祝。)

跟克羅克的悲慘創業故事不同的是:幸運的霍華蕭茲在創業之初,星巴克的元老們不但沒有扯後腿、而且還鼎力相助、擔任霍華蕭茲的咖啡顧問。不過跟絕大部分的創業故事一樣,霍華蕭茲也是為了資金周轉的問題而尷尬萬分。

霍華蕭茲自行創業了兩年之後,開設了三家不錯、但還沒開始賺錢的每日咖啡廳,但是這時霍華蕭茲一直難以忘懷的星巴克咖啡居然在這個時候要拍賣、而且開價還頗高、遠遠超過霍華蕭茲的能力範圍!不過霍華蕭茲仍然跟克羅克一樣,冒著身敗名裂、債台高築的危險,借了一筆大錢買下了星巴克,並且將自己的每日咖啡廳改名為「星巴克咖啡廳」。

接下來的星巴克故事,我也不必再多說了,從此之後,星巴克馬不停蹄地在世界開設了兩千餘家的星巴克咖啡廳,創造了無數的咖啡奇蹟,星巴克讓美國人告別了喝馬尿、喝污水的劣質咖啡時代,也使得星巴克成為新興的美國文化象徵。在2001年8月星巴克還成為世界品牌價值成長最快速的企業,成為咖啡界不折不扣的看板企業。

麥當勞與星巴克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您有沒有想過克羅克跟霍華蕭茲原來都不是麥當勞與星巴克的初創者、甚至這兩家公司的原始創意與精神都不是出自於他們之手。但是當克羅克看到了麥當勞兄弟所創立的麥當勞餐廳,他立即就想要把麥當勞從美國西岸開到東岸,讓大家享受麥當勞的歡樂口味。霍華蕭茲喝到了星巴克的咖啡,也立即想讓美國西岸到東岸的人們通通可以享受到星巴克的精緻咖啡。這就是他們的創業熱情,即使創業的創意是別人的,但是他們卻能將麥當勞與星巴克發揚光大!

我們可以不用像克羅克、霍華蕭茲那麼地傑出、也可以不用像克羅克、霍華蕭茲承擔著如此艱苦的創業風險。但是我們可以仿效他們的精神,多注意生活上、工作上的一些小發現、小感動(像他們兩人都是從業務報表上的異常數字而展開這段創業旅程),或許我們可以不用創業,但是我們可以去尋找一家讓我們感動的公司與行業去上班、去服務,我們也可以投資一家曾經讓我感動的公司。

想想看四十六年前,克羅克踏入麥當勞餐廳的那句話:「他媽的,麥當勞漢堡真棒!又快速、又好吃、價格又便宜!」、二十年前,霍華蕭茲喝下第一杯星巴克咖啡脫口而出:「Cow!原來我以前喝的咖啡是馬尿、是污水」之後所展開的創業故事,就值得讓處於不景氣時代的我們玩味再三!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聯邦政府最可怕的赤字與債務噩夢,發生在80、90年代。不過要瞭解80年代起,為什麼會累積那麼龐大的政府債務,我們得在時間上倒後一點,從頭講起。

  在小羅斯福總統主政之前,收支平衡是政府預算的基本原則。除非遇到戰爭等必須在短時間內投注大量經費,否則就會危及國家生存的非常事件,除此之外,國家預算幾乎都是年年量入為出的。小羅斯福在經濟大恐慌之中當選總統,他採用了凱因斯的新總體經濟學理論,以「新政」主導大量公共投資來刺激景氣、促成經濟復甦。「新政」時期,政府根本沒那麼多錢來投資,於是就以大量舉債的赤字預算來支應投資所需。「新政」的成功,凱因斯理論大受歡迎,改變了「赤字」在國家預算中的地位。赤字不再祇是不得已的財政結果,赤字變成了政府可以靈活運用的財政手段。

   赤字預算 尼克森任內成常態

  第二次世界大戰耗掉聯邦政府大量貲財,戰後美國財政思想轉趨保守,艾森豪就嚴格控管政府預算回到量入為出的格局。然而這樣的保守策略造成了經濟發展停滯,58年期中選舉,共和黨失去了眾院多數,60年尼克森敗給了民主黨的甘迺迪。等到1968年尼克森捲土重來再選總統時,他已經意識到經濟前景欠佳是總統的致命傷,相對地,預算平不平衡其實不是那麼重要。1969年尼克森上任時,他特別宣示:「我是個凱因斯主義者,我將容忍赤字預算,我認為赤字預算不是件壞事。」就這樣,在尼克森任內,赤字預算慢慢成了常態,政府債務也開始累積。

  到1981年雷根上台時,美國政府債務總數接近1兆美元的規模。雷根上任之前曾經注意過這個問題,然而隨後幾個因素影響,卻使得他任內赤字與債務問題,快速惡化。一個因素是雷根相信蘇聯是個「邪惡帝國」,他相信對付蘇聯唯一的方式是建立起美國的軍事武器絕對優勢。與蘇聯的威脅相比,赤字和債務當然就不那麼要緊了。第二個因素是他相信、並採納了所謂「供給面經濟學」的概念,在總體經濟上標榜以供給刺激需求,大量投資讓經濟進入正循環,那麼投資所需的赤字與債務,終將可以靠更多的經濟活動產生更多的稅收來平衡支應。

  不過8年中,政府投資增加了,稅收卻跟不上來。到雷根任滿時,美國聯邦債務餘額升高了兩倍,到達3兆美元的規模。雷根任期屆滿,老布希接任,依然延續雷根的經濟政策,尤其對富人收入、資本利得大幅減稅,雖然老布希任內國防開支不像雷根時期那樣驚人,不過聯邦政府有太多法定開支,行政部門與國會又爭相通過福利法案討好選民,於是年年赤字成為常態,債台高築更成了聯邦政府的宿命。

   赤字嚴重 老布希提出加稅方案

  到布希任內,預算失衡狀況到了不能再被忽視的地步了。聯邦預算中,利息支出項目快速成長,高居第二位。每年聯邦政府歲出有高達四分之一是用來還債跟付利息。這些利息付給了誰?付給了有餘錢可以買公債借錢給政府的富人們,使得富上加富。而且當利息支出高到那種程度,必然扭曲聯邦預算結構,很多開銷遭到排擠,被排擠得最厲害的,當然是窮人們的福利所得。

  本來預期以赤字預算進行投資,應該會促進經濟景氣正循環,事實如何呢?政府連年赤字、大量舉債,反而成了經濟發展的大包袱。政府發行公債,等於是和民間企業在資本立場上競爭。如果不付出相當水準的利息,政府會借不到錢,為了借到錢而訂高利息的公債,卻會進一步扭曲資本市場結構。扭曲的結果之一,是使得利率水準居高不下,提高了民間經濟活動所需的資金成本。當政府公債利率是5%時,意謂著民間企業要有把握創造出每年5%的獲利,才有辦法找到資金進行擴張。第二個結果是,既然政府保證利息大量借債,而且公債風險又低,有錢人寧可借錢給政府持有公債,不會願意要把錢投資在創新、有風險的產業上。這兩個結果都導致了那幾年美國經濟龍困淺灘、停滯不前。

  赤字與債務實在太嚴重了,逼得老布希不得不違背競選諾言,提出加稅方案。不管他怎麼解釋、怎麼自圓其說,經濟不好、稅賦又加重,當然無法討好選民。於是就連結束了冷戰、開創了「世界新秩序」、打贏了波灣戰爭的豐功偉績,都不足以挽救布希快速沉淪的聲望。

  柯林頓打敗布希當選,他不會不知道赤字與債務問題的殺傷力,可是他也無力阻止聯邦預算赤字持續飆高。1992年,聯邦政府一年的赤字就高達2900億美元。柯林頓別無選擇,祇好再加稅,同時大幅刪減政府開支。法案送進國會,共和黨全面反對,柯林頓靠著民主黨擁有的席次優勢,強行通過這項不受歡迎的法案。法案通過當天,國會內民主黨議員毫無喜色,反而是共和黨議員精神昂揚。共和黨議員紛紛開玩笑作勢向民主黨同僚說拜拜,意謂這個法案通過,將使得民主黨許多議員連任之路注定被阻斷,再也回不到國會來了。

   平衡預算 柯林頓主政最大貢獻

  果然,1994年期中選舉,民主黨大敗,喪失了眾議院多數席次。不過,歷史證明,民主黨付出的代價是有價值的。預算趨近平衡的經濟效益很快就浮現了,差不多就是從那時候起,美國經濟進入史無前例最長的繁榮期,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在較便宜資金的挹注下,美國企業開始積極擴張、獲利增加,更重要的,創新產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到了2000年,情勢終於逆轉,聯邦政府年度收支重新出現了結節。到國會正式宣布這個好消息時,柯林頓總統特別點名華盛頓州的眾議員英斯利(Jay Inslee),英斯利就是在1993年支持加稅方案,以致1994年選舉失利,不過卻在1998年捲土重來,再度選上眾議員的。點名英斯利,事實上也就是在提醒所有的美國人:柯林頓和民主黨當年做了那麼多不受歡迎的決定,但結果證明,那是個美國人應該感激的決定。

  光憑將預算平衡,讓政府收支從赤字變成結餘,就足夠讓柯林頓的政績寫入歷史。而柯林頓主政時期,美國經濟上的大突破,也跟聯邦政府財政的趨於健全,有著明確的因果關係。這是柯林頓了不起的貢獻。

  然而,柯林頓解決了預算赤字問題,卻並沒有解決政府累積債務。美國政府的債務餘額到目前還高達6兆7000億美元左右。結餘帶來過早的樂觀、歡樂氣氛,小布希在2000年競選時,就承諾要把結餘用在退稅上,而且他的退稅方案對富人、對大企業尤其有利。富人、大企業領到了豐厚的支票,然而國家債務卻失去了可以處理解決的機會。

  減稅退稅創造出一時消費榮景,不過下一波赤字與債務噩夢,似乎又已浮顯出來了。過去連續4年政府結餘,2003年將正式終結。而且聯邦預算中編列了3330億專門用來還債跟付利息,規模和國防開支不相上下。相較之下,美國聯邦政府祇花了330億在教育上,交通部預算也祇有510億而已!

  赤字與債務會吃到經濟成就,這是再明顯不過的教訓。然而為了短期選票效應,不管在台灣或在美國,政客們都傾向於選擇性地忽視這項教訓,真令人感慨!(新新聞 http://www.new7.com.tw) (tJ)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不管傳統還是數位,相機的基本功不外乎光圈,快門和焦距
近來那些增設的功能只是為了方便,可讓使用者選擇適合拍攝的模式
數位相機也有純手動模式,就跟傳統相機一模一樣,只不過還有其他比較傻瓜的選擇,什麼是可以取代?其實是看你自己使用的習慣和用途。
對於一般使用者和部分專業及業餘者來說,確實,傳統相機該被取代了,但有一些特殊理由,傳統相機和數位相機還是應該和平共存的。
1.依目前的科技,上千萬畫素的相機不是沒有,但真是貴的很心痛,而一般的底片的畫素可不是用千萬來計算的,那樣上億以上微細的顆粒是數位無法比擬的。對於印刷廣告業來說,如果是掛在建築物上的廣告,這麼大尺寸的輸出,普通的數位相機絕無法滿足,這時候底片和掃描的技術要求就很重要。部分專業攝影採用中片幅以上的底片,以使大底片呈現更為細膩的畫質。
2.現在的數位相機科技,想要像傳統底片機般長時間曝光,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不是沒有這個功能,而是因為雜訊會太過於明顯。
3.傳統的機械相機,不易受到氣候影響電子零件。
4.傳統相機中一些經典機,是有收藏價值的,不像數位相機,因為汰換率太快,過了時間就比較沒有價值感。而且因為堅固耐用也經得起考驗,目前還是有非常多人使用,而且評價也很好,比如Nikon的FM2,歷老而不衰。
5.因為不像數位這麼方便,使用傳統底片相機,尤其機械相機,沒法偷懶使用既定模式,逼的你精進自己的攝影技術。
6.至於攝影的樂趣上來說,我覺得二者都是差不多的,想要玩攝影的人也可以選擇全手動的模式,不過數位相機可以享受即拍即看的樂趣與成就感。
7.傳統底片機就是因為什麼都要自己決定,拍出來的成果如果很好,那麼這真的很有成就感的,這種感覺似乎比數位相機還來的強烈
8.對於老攝影人來說,是在情感上的因素,若傳統這麼容易被取代,會有點不甘吧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數位?過渡期 2003/10/16


曾幾何時,人人拍照都轉變成不需要再將相機貼近眼睛啦!曾幾何時,底片換成記憶卡啦!這股拿著相機遠遠構圖再按下快門的風潮,是在邁入21世紀開始的吧!

西元兩千年底,當綠精靈正打算將手上的傳統傻瓜相機換成單眼相機時,數位相機的風潮正逐漸蔓延開來,當時有台300萬畫素的數位相機幾乎已經是屬於高檔貨,可是,當時我考慮的結果,認為自己是想要以從事山岳自然攝影為主,以畫質考量來說,數位技術尚不成熟,算是才剛起步不久,並不適合,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在現今科技日進千里,突飛猛進的時代,相信它的進步成長空間還很大,因此並不需要在當時急於投入數位的懷抱,於是我還是選擇花費在傳統單眼相機身上。然而,現在已是2003年底,時隔當時已將近兩三年的光景,數位相機果然在這段時間之內一舉將畫數提昇至五、六百萬,甚至是更高,功能性也加強不少,包括在週邊介面與儲存裝置的提昇與加強,進步的過程實在超出了傳統相機好幾倍以上,而在今年中,原本價位一直高不可攀的可交換鏡頭數位單眼相機,甚至出現了較平價的機種,品牌競爭之多,實令選擇的消費者眼花撩亂,頭昏腦脹而無從下手,其普及率幾乎在短暫的時間之內迅速攻陷各大年齡層,加上手機結合數位相機的風行,數位相片時代算是正式的來臨,數位相片這玩意,已在眨眼之間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君不見網路上各大光怪陸離的相片都有嗎?現在,相信只要一出門,在拍照時,幾乎是人手一台數位相機,消費級機種,玩家級機種,乃至攝影記者用的旗艦級機種…,再加上網路相簿的配合盛行,影像,似乎已經如語言般的生活化起來,這現象,與以往還沒數位相機的狀況一比較之下,我才發現,原來,每一個人竟然都是那麼喜歡攝影,都是那麼會攝影…,原來,相機的數位化,竟讓攝影變成一件更簡單的藝術了。相對的,現今當我們的傳統相機架在這麼一堆數位相機的中間,竟顯得是那麼的另類與突兀…,那感覺像是一群”僅玩過數位相機”的年輕人正看著你,心裡可能想著:都什麼時代了,LKK…。為什麼是僅玩過數位相機的才會如此認為呢?因為相信只要有對傳統相機還稍有認識的人,在現今的數位與傳統交戰的『過渡時期』,應該還不至於會這樣想,因為傳統相機在還未完全被戰敗之前,仍舊是保有其不可取代的優勢。

那究竟傳統還存有哪些優勢呢?目前傳統的底片技術,贏的,大概僅剩下保存時間、畫質顏色飽和度與慢速快門,控制色溫等優點,先談最重要的畫質吧!據說,目前的數位畫數大概必須提升到一千萬以上才能夠洗出與一般傳統相片能相比的細膩畫質,這還不包括放大處理,若想放大的話,也許更需要到更高以上的畫數,所以,在畫質這方面來說,數位化影像在短期間是仍舊敵不過底片銀鹽的細密與飽和才對,可是我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數位的畫質想要贏過銀鹽的畫質並非不可能,也許明年就會有了也不一定,我們就拭目以待吧!至於色澤飽和度與慢速快門(B快門或長時間曝光),也是一樣,時間終究會解決掉一切的。所以,擁有傳統的優勢,在如今這過渡期之間也許還能保有,但是,可能僅能夠再撐個幾年的時間罷了。至於,傳統的缺點有哪些?很多,也就是很多,才會有數位相機的出現,所以談傳統的缺點等於是再說數位相機的優點。

數位相機,目前可知的勝利點非常多,包括只需要先投資一比幾千元的金額購買記憶卡,就能長久抵過底片與沖片的費用與麻煩,而且能隨拍隨看隨時檢討,除了不怕底片洗片的耗費與麻煩之外,最重要是能使技術進步更快與節省拍失敗的成本,例如拍一張日出,也許用一組光圈快門拍出來,傳統的必須等照片(正片)洗好了才知道當時這樣拍的結果對不對?萬一失敗了,就徒勞無功啦!若有紀錄拍攝資訊的話,還能檢討,以供下次改進,而數位的就好多了,當場用一組光圈快門拍攝,拍完一看,ㄚ,曝光不足,馬上做補償再拍,成功了,腦海迅速累積印象,喔~原來拍這樣的日出,測完光要再做多少補償才行,也就是光圈要多少?快門要多少才能拍的出效果來…。除了這樣,輕便的記憶卡一兩張,可也勝過帶十數捲底片的重量與體積的,加上電腦網路的普及,回到家,僅需要經過一條傳輸線或讀卡機,相片馬上能做各種處理。傳統的,沒有一台像樣的掃描器是辦不到的,送店掃,不如意,自己掃,則得花個萬元甚至數萬元的掃描器,才能實現這便利性,前提是還要有耐性與時間精神去調整和修圖,所以傳統會漸漸失利,其實也得歸咎於,數位相機,雖是獨立功能,但,其實也可算是電腦的週邊產品吧!那數位的缺點呢?以目前來說,數位拍出的畫數畫質仍不夠強,這是眾所肯定的,當傳統拍攝的正片,經由看片箱或幻燈機去觀看,那呈現在畫面上顏色層次飽和度與立體感,簡直超越了從螢幕看數位照片,甚至洗出的數位照片很多,數位相片的感覺就是較為平庸,因此似乎會少掉了看正片的震撼與感動,又如底片的保存期限似乎也會比保存相片檔案要來的久,另外,還有著作版權的問題,也是數位相片目前無法完全釐清的問題等等。

那到底是數位好還是傳統好呢?這是目前處於這過渡期中最熱門的爭議話題,重要的考量,還是應該要看自己本身使用的目的與需求是什麼,再來做判斷下決定。像綠精靈本身,在兩三年前考量之下,買了傳統單眼相機,但是,現今,使用傳統單眼兩三年之後,數位的便利,也不得不讓我屈服,但是,一台專業級的數位單眼動輒十幾萬元以上,市井小民的我,不可能買的下去,而且,如我前面所說的,數位相機還有無窮的進步空間,價錢勢必還會有所變動。所以,以我目前手邊的單眼相機,在畫質為優的考慮來作專拍高山風景攝影,它絕對仍是主力,因此傳統單眼相機還不需要盲目的換掉,然而,我是有電腦,有用e-mail,而且有製作網站的E世代人,所以,有數位相片需求的我,依照手邊的正片衡量,若花錢買掃描器,至少得中階以上,也就是大約兩三萬元左右,若僅靠送店掃,品質的良優不齊不說,花費金額持續累積下去也相當,那這筆錢,買不到好一點又信任的過的數位單眼,買個一般消費玩家級的,也條件相當不錯了。可是,畢竟真正的大景,在這過渡期之中,我是仍放心不下那一兩萬元數位相機拍的,所以傳統單眼加正片,仍會是我現在拍攝大景的選擇,而若在一般人物紀實與路況紀錄方面,或僅需電腦網路上的數位資料需求,這樣等級的數位相機卻足以勝任,因為這類的題材,若使用正片,反而是多耗掉了底片沖洗沖片的費用和時間。總之,目前我的做法是,背著我仍不會放棄的傳統單眼加定焦鏡加正片,外加一支腳架,口袋裡,則會多放一台輕便卻有可調整光圈快門的變焦數位相機,用以當作沿途需要紀錄路況,叉路或人物寫實時,隨手就能拿出來拍的,當欲拍攝眼前浩瀚的壯麗美景時,傳統單眼就該認真的架起來,若當遇上難以拿捏測光的畫面時,數位相機也就可以先拍拍看,然後搞定了光圈快門或補償資訊數據之後,傳統的也就能八九不離時的比照按下快門了,下了山,正片麻煩的處理就給他慢慢耗無所謂,網路或MAIL之用,卻能馬上從數位相機之中擷取下來使用。

『數位,傳統,過渡期』之中,這就是我的做法,算是折合出一比錢,將數位(便利)與傳統(畫質)之優點先兼具一身,如此,相信還夠我撐上兩三年來觀察數位市場演變一陣子以上,等到日後數位終究擊敗傳統了,銀鹽逐漸淡出,到時,像CANON 300D或NIKON D70等此般平價數位單眼相機,功能與畫質必定是會更有進步也更會讓人信任,到時,再來準備作全面的轉換也不遲。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覺得私心使然吧,因為101是他人生中的高峰,再怎樣都不願意放棄。

再者,他已經把各分店佳姿會員預付錢全挪到101,員工薪水也積欠好幾個月了,關掉15家分店集中在101,員工少減少管銷成本(搞不好還能凹到政府的錢幫她代墊薪資)。再者,犧牲各分店小會員,總比得罪繳交100多萬的會員來得好吧,因各分店會員如一盤散沙,團結打集體訴訟曠日費時,也沒政商關係可與其對抗,而頂級會員要不就是立委,要不就是藝人,顧好這批人對東山再起絕對有幫助。

而現實的是,不論其財物黑洞,101有希望吸引有其他集團收購,但是各分店,會員預付的錢早就乾坤大挪移到101花光了,承接者要做很久白工,才能消化舊會員的預繳費用,誰有這耐性?

所以即使大家都認為,財物問題爆發出來後,保101非明智之舉(當下誰還敢繳錢加入?),但蔡卻一意孤行棄守多數會員,保頂級精英,不過事實證明,如意算盤也很快就破局了。


因為101具有指標性的作用ㄚ,當初在101設館就是要提昇佳姿的CLASS讓只有VIP的人使用,佳姿也可以用比較少的會員來收比較多的會費,所以才留101收全省其他的佳姿。
好像亞歷山大全省都有,但是唐亞君也設立了亞爵來服務VIP,這是一樣的道理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佳姿會員,以這陣子跟佳姿周旋的經驗,
我並不認為他有多負責,他的做法常只是緩兵之計而已.

對員工,只要他不歇業,員工難以拿到勞保局墊付的薪資,
和失業補助度過難關,
對會員,美其名說可以轉換產品,
但申請者在取貨時間到了現場,大門深鎖,
兌換單宛如廢紙,也沒這麼多產品可換.

遲遲未宣佈倒閉,原因不外乎,
101租期簽約,先前投入太多錢,還想繼續當老闆吧,
再者就是讓101可以談個好價錢換現.
藉著放些金主到位,或有企業洽談這些消息,
減緩大家的不滿,拖延久一點,讓抗議事件不要壞了計畫.
我認識那些員工,很多人等了半年還沒發薪,
那些相信他的人現在都很後悔.
還有個員工,佳姿4年來都沒幫他保勞保,
但是歷年勞保費還是從薪資照扣,
如果他真的這麼負責,就不應該連員工這點錢都要坑.

我覺得弄到最後,如果還是沒人承接,
加上會員集體訴訟,搞不好她最後還是會烙跑,
積欠會員和員工的錢總共是以億來計算,
我懷疑,她到哪裡生出這些錢?
唉,我想這次.大家都是花錢買教訓吧!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佳姿會倒的原因
1.塔樓招商的時間一再延宕,直至截稿日為止只有台灣拜耳和瑞泰人壽進駐。但佳姿早已於2004.07.01開幕,而且佳姿就是針對塔樓辦公室上班族設計的,投資3.1億,開出天價101萬,不是一般人能付得起的。By the way,王力宏和張惠妹都有這張卡。

2.既然是針對塔樓上班族,蔡應該等到塔樓有一定的人數以後再投資開幕,但是她卻假設好塔樓會在2004年底前就啟用,沒想到2005五月多才第一家公司進來。

其實就是蔡純真挑錯了時間,等101過了一段時間,辦公大樓招租公司夠多時再進來,或許就不會有問題了。


其實佳姿跟亞歷山大是生命共同體,他很有可能發生跟佳姿一樣的情況,因為他們都是預收錢,這個月收你的錢,下個月就它欠你錢,因為你是預付,所以他必需提供設備讓你消耗完,他們要一直括新點收錢才可以平衡,一旦一個環節失衡就容易跨台的。。。不過亞力山大沒那麼容易,因為他是合資不是獨資,但仍是會發生跟佳姿一樣情形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