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的老關節換新 走出年輕的路
分類:健康需知
2009/12/16 02:12
地方中心/彰化報導
68歲的林太太膝痛走路困難,她說年輕要養孩子,老了要帶孫子,膝蓋痛也不能停下來:72歲的王先生有一大片農田,他說孩子都外出工作,老的還是要下田,只是膝蓋作不了主,眼看農田要荒廢,心裡苦啊!37歲的許先生,因關節炎雙腳越來越不能走也很痛苦;看來膝關節的問題,已是中老年人普遍的痛。
彰濱秀傳醫院骨科部主任譚台笙指出,老年人如果因膝關節退化而不良於行,導致衰老更快,不少老年人尋求人工關節置換,重新踏出年輕的腳步;人工關節置換也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不少年輕人因膝關節受損獲得重建,也重新邁開腳步走。
前台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主任李土生,目前擔任彰濱秀傳榮譽院長及骨科主治醫師,他發現受膝關節疼痛的人不少;台灣光復後嬰兒潮,如今大都已上了年紀,這些人都吃過苦,許多是從事苦力、勞務工作,膝關節退化的情況浮現,因此膝關節特別門診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不過也有年輕患者。醫院人工關節置換中心造福了許多人。
彰濱秀傳骨科部主任譚台笙表示,膝蓋是人體下肢最重要的「負重關節」,站立或走平路時膝蓋內軟骨平均要承受1/2~1倍多體重的壓力,上樓梯時增為 2倍,下樓梯則增為 7 倍。因長年承受巨大壓力,膝蓋關節磨損退化年紀愈大愈嚴重。磨損退化的膝關節造成症狀,即稱為退化型膝關節炎。
譚台笙表示, 除藥物外對付退化性關節炎最好的處方就是「運動」,運動可增加軟骨中關節滑液進出,更可加強關節周圍肌肉、肌腱和韌帶結構,幫助關節承受重量,支撐身體,但是通常關節退化了、疼痛後,一般人的反射動作就是更不敢動。
不管是退化性的關節疾病或病理性、外傷性的關節損害,經保守藥物治療後成效不彰,人工關節也是可考慮選擇。如類風濕性關節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於較嚴重時亦常考慮人工關節置換。老年人移位性股骨頸骨折,為避免日後產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骨折癒合不良併發症,亦是行人工關節置換的適應症。
- Dec 20 Sun 2009 21:35
退化的老關節換新 走出年輕的路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