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孟加拉國“鄉村銀行家”的扶貧之路
2005年美國公共電視台PBS“晚間商業報道”欄目與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聯合評選出1979年以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5位經濟領袖,孟加拉國銀行家穆罕默德•尤諾斯名列其中,與比爾蓋茨、傑克韋爾奇等人一起當選﹔同年,他首創的無抵押小額貸款農村銀行Gram eenBank(GB)模式,被各國公認為是消除貧困利器而爭相效仿,以至於2005年被稱為“世界小額貸款年”。

  尤諾斯的傳奇還很多,他是美國名校出身的經濟學博士,卻痛恨毫無人情味西方經濟學﹔他曾是大學教授,卻稱以往的教育是人們轉變觀念最大的障礙﹔他累計放貸53億美元,惠及400萬人窮人,卻從沒有對他們施捨過一分一毫﹔他堅持認為“對窮人的贈款是害了窮人,有償的幫助才是真正幫助窮人”,一生以幫助窮人自立為己任……

  大學教授的困惑

  “我們在課堂上討論經濟發展,所接觸的都是動輒投資上百萬美元的項目。但我實際上看到的是,人們急需的不是這百萬金錢,他們隻需要很小很小一筆錢。”

  穆罕默德•尤諾斯1940年6月28日生於孟加拉國吉大港的一個寶石加工場主的家庭。出生於殷實之家的尤諾斯於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Vanderbilt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後,如願以償回到故土成為一名大學教授。

  但是當時的孟加拉尚未建國,社會動蕩,大多數國民在貧困中掙紮。多年後尤諾斯在接受美國電視台PBS的採訪時,這樣描述自己的心情:“人們遭遇了一場很嚴重的飢荒,人們極其飢餓,我卻無能為力。作為一個經濟學家,我的工具盒裡並沒有能讓我解決這種情況的工具。”最後尤諾斯決定“忘掉工具盒吧。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我可以出去幫助別人”。

  但是街頭光景依然讓這位年輕的經濟學家大吃一驚。

  1974年,孟加拉國獨立後的第三年,他認識了21歲的蘇菲婭,她是一個有著3個孩子的母親。蘇菲婭靠製作竹椅養活全家,她蹲在地上做竹椅,手指上都是老繭。她能製作出非常精美的竹器,但是她一天僅能賺2美分。因為她每天需要25美分來買原料,但是她沒有。於是她從中間商那裡借錢買材料,再按照規定的價格把成品買給他。“她的勞動幾乎是一無所獲,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奴隸制,錢都給中間商賺走了。”

  事實上蘇菲婭的情況並不是惟一的。尤諾斯列了一張和蘇菲婭處於相似處境的人的名單。一共有42個名字,而他們所需的,從高利貸漩渦中掙紮出來的金額數僅為27美元。尤諾斯深感震驚。“我們在課堂上討論經濟發展,所接觸的都是動輒投資上百萬美元的項目。但我實際上看到的是,人們急需的不是這百萬金錢,他們隻需要很小很小一筆錢。”

  創建鄉村銀行

  與別的慈善家不同的是,這位年輕的經濟學博士嗅到了事件背後的商業味道。於是在1976年,當他的貸款範圍擴大到100個村莊時,他成立自己的銀行,取名為鄉村銀行。

  “我厭惡自己束手無策”。於是尤諾斯自己掏出了27美元,人們如同遭遇奇跡一般歡天喜地地接受了。

  看著大家的反應,尤諾斯並沒有以救世主自居。他想到的是:“如果你可以用這麼少的錢讓大家這麼歡喜,為什麼不為他們做得更多,為什麼不為更多的人做得更多?”

  他首先想到自己可以成為連接窮人們和銀行的紐帶。所以他跑到銀行懇求銀行家們借錢給這些窮人們。

  “他們幾乎暈倒了”。因為當時沒有一家銀行把窮人當作客戶。銀行家們異口同聲地向尤諾斯解釋,銀行不能貸款給窮人,因為窮人沒有信用。

  尤諾斯和銀行家們展開了長達六個月的辯論,最後,銀行勉強同意在尤諾斯做擔保人的情況下將金錢貸出。

  “他們不停地說我借出去的錢不可能得到回報,我要為窮人承擔債務﹔而我則說‘我不知道,但是讓我們試試看吧。’所以我試了,然後我贏了。”

  與別的慈善家不同的是,這位年輕的經濟學博士嗅到了事件背後的商業味道。“我完全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我認為如果你用商業手法來處理這些事,它的規模可以如你設想般巨大。因為你所掙的錢足夠支付你的所有成本。你不用依靠任何人。你不依賴(當時)孟加拉首都限量供應的物質,因為這是商業上掙的錢,商業上的金錢是無限的。然後,你就可以(用盈利)幫助更多的人。”

  於是在1976年,當他的貸款範圍擴大到100個村莊時,他成立自己的銀行,取名為鄉村銀行(Grameen Bank,孟加拉語“村子”的意思)。
96%的貸款給婦女

  在尤諾斯的眼中,最渴望得到經濟援助,最有能力自力更生、謀求發展的對像是廣大的婦女。所以,尤諾斯慢慢調整了銀行的貸款策略並給予婦女優先貸款的權利。現在鄉村銀行的400萬客戶裡,96%都是婦女。

  除了不滿當地銀行設立了一些條款拒絕為窮人提供金融服務之外,還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覺得女性受到了當時的銀行的系統性歧視。“我說他們是非常性別歧視組織!因為他們的隻有不到1%的貸款貸給了婦女。”

  但是在尤諾斯的眼中,最渴望得到經濟援助,最有能力自力更生、謀求發展的對像是廣大的婦女。因為在孟加拉這種封閉保守的農業國家裡,由於在性別上的差異,造成婦女在體力、社會待遇等方面都更加脆弱,可是在困境來臨時,真正站出來為保護子女而奮鬥的,反倒都是這些以母愛為天職的女性。

  因此,鄉村銀行自創立之日起,尤諾斯就給自己制定了目標———確保一半的客戶是婦女。然而,孟加拉國是一個保守的伊斯蘭教國家,婦女地位低下,不但平時幾乎足不出戶,必須出門時也會把臉遮得嚴嚴實實。在這種情況下,讓婦女從鄉村銀行貸款,並不是一個容易達到的目標。為此,尤諾斯做出了很多努力。最初,他主動上門招攬生意,隔著高牆大喊:“請你貸點款吧!”,因被人誤認為是在勾引良家婦女,多次受到人身攻擊和威脅。但是尤諾斯並沒有放棄。

  他認為他和他的銀行,有責任幫婦女戰勝傳統文化對她們的束縛。很快,尤諾斯教授發現,婦女們對貸款的有效使用比男人們強多了。同樣的金額,貸給她們能比貸給男人們給家庭帶來更大的好處。所以,尤諾斯慢慢調整了銀行的貸款策略並給予婦女優先貸款的權利。現在鄉村銀行的400萬客戶裡,96%都是婦女。

  “不僅僅是借錢”

  “我們的工作不僅僅是借錢還錢,然後坐等環境的改變,我們同樣組織大家討論她們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和解決之道。”

  貸款的婦女們每週都會參加聚會,交流脫貧過程中的教訓和經驗、新聞甚至國家大事。

  婦女們通過從銀行得到的貸款,添置生產工具、為子女交納學費、改善家庭伙食等,不僅提高了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也提高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婦女們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自己管理、統籌貸款,發掘出自己從未發現的才能,慢慢贏得身邊的人的信賴和尊重,對於推動孟加拉國嚴重的男尊女卑思想的轉變,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我們的工作不僅僅是借錢還錢,然後坐等環境的改變,我們同樣組織大家討論她們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和解決之道。”貸款的婦女們每週都會參加聚會,交流脫貧過程中的教訓和經驗、新聞甚至國家大事。女性的自我意識在覺醒,談論時政不再是男人們的專利。應用手頭的金錢和能力,她們也開始在政治決策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孟加拉國每年六月都有一次年度大選。

  2003年,女性選民第一次超過了男性的人數。人們普遍認為以格萊明銀行為首的小額貸款銀行組織了她們。
貸款給26000乞丐

  尤諾斯於2004年推出了針對路邊乞丐的扶貧計劃。該項目無償為乞丐們提供9美元的貸款,他們可以用這筆錢在街頭擺個糖果攤子,或者賣點小孩子的玩具,這樣就可以擺脫挨家挨戶乞討的命運。

  鄉村銀行的小額貸款模式,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當中大部分是贊揚,但是也有一些質疑,認為“銀行隻關注到窮人裡面的上層階級”。於是,尤諾斯於2004年推出了針對路邊乞丐的扶貧計劃。

  “因為你不可能比乞丐更窮,那是生存的最後境界。”

  該項目無償為乞丐們提供9美元的貸款,乞丐們可以用這筆錢在街頭擺個糖果攤子,或者賣點小孩子的玩具,這樣就可以擺脫挨家挨戶乞討的命運。一開始尤諾斯預計將會有4000到5000個乞丐參加這個項目,不過,尤諾斯顯然低估了這種“自食其力”項目的感召力,到2004年末,一共有26000個乞丐拿到了貸款。而值得慶幸的是,尤諾斯成功了。盡管項目開展時間還不長,但是近60%的貸款已被償清。

  乞丐們挺爭氣,他們大部分都成功轉變為小販,並感受到生活的快樂與社會的尊重。

  以前從未為乞丐打開的門,現在敞開了。乞丐們有了生存的工具。用乞丐們的話來說,“就是人們見了我們不躲了,好多人還主動搬來板凳,請我們坐一會兒,人活著又有了尊嚴。”

  “鳥瞰”和“蟲眼”

  作為一個經濟學博士,尤諾斯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學會怎麼“鳥瞰”世界,但是在和各個村莊窮人們的實際交往中,他意識到“鳥瞰”並不能洞悉所有細節。於是他開始相信“蟲眼”的視角(對細節的觀察)才是合乎邏輯的。

  在得知自己獲選為“25位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領袖”

  時,尤諾斯認為表達的是人們對他所從事的事業的關心。他為此感到鼓舞。但也承認“對於我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改變人們的觀念”。

  也許是曾經作為優等生的感同身受,他認為人們通常隻用一種思維方式思考,很難突破。“如果你在大學裡是一個優秀的學生,那麼你已經成為你最喜歡的教授的思想傳播者。往往這些人就成了新思想傳播的阻力。”

  尤諾斯上述的一段感想是建立在其經歷過“頭腦風暴”的基礎上的。他曾經非常沮喪,因為他意識到他的學術背景不但不能幫助他解決現實問題,反而會誤導他朝向和現實相反的方向。這被他稱為“鳥瞰”和“蟲眼”。

  作為一個經濟學博士,他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學會怎麼“鳥瞰”所有形勢,“因為學校教會了你怎麼看到所有事情,所以就被稱為是教育”。但是在和各個村莊的窮人們的實際交往中,尤諾斯意識到“鳥瞰”並不能洞悉所有細節。“你飛得高了看得就不清楚了”。

  當他試圖拼湊其所有故事時,由於細節的缺失直接導致了真相的模糊不清。於是尤諾斯開始相信“蟲眼”的視角(即對細節的把握)才是合乎邏輯的。他認為,必須從小處著手,因為人們的生活正是建立在細節之上。他說,在“蟲眼”的審視下,反而能夠看清楚身邊所有情況———上百萬的項目投資對人們實際生活的改善並沒有直接的幫助,他們需要的也許還不到一美元。

  鄉村銀行走向世界

  目前鄉村銀行模式(GB模式)已經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得到推廣。

  目前鄉村銀行模式(GB模式)已經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得到推廣。現在中國地方政府和非政府人士也在嘗試推行結合市場機制的小額信貸,代替單向的補助式扶貧。而2006年4月,鄉村銀行更傳出好消息,將於下個月在印度開設分行。

  尤諾斯認為,文化差異無處不在,但是他的扶貧經驗也表明,各地文化有95%是相通的,差異僅僅存在於另外5%之間。雖然提高人們生活水準的方法各異,窮人們改變生活狀況的動機不外乎於為了家庭和子女也為自己。所以,扶貧需要創造人們“不必依靠任何人的仁慈”的自我認同和自尊自立的思想。銀行和人們是平等的。他們在商業上擁有平等的合作夥伴關系。(曾嘉佳)

  ■尤諾斯語錄

  “對窮人的贈款是害了窮人,有償才是真正幫助窮人。”

  “跟貸款給男人們相比,貸款給婦女對一個家庭貢獻更大。”

  “我可以看到一個完全不受貧窮困擾的世界。不是在遙遠的未來,而是在我們的有生之年,也許就在下個25年、30年、或者40年它就可以實現。”

  “我們所有商業項目的背後都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商業不一定總是和貪婪聯系在一起。”

  “我希望感覺到我對於我的鄰居、我的朋友、還有其他人,我是有用的。我想聽到人們說‘你是個好人’。”

  ■論道

  是商業組織,不是慈善機構

  尤諾斯猛烈抨擊當今世界對窮人們提供的糟糕的金融服務。高達30億———地球上半數以上的人們不符合銀行對貸款人的種種規定而被銀行拒之門外。“這是(金融界的)一種恥辱”,尤諾斯認為,如果這個機構不能為大多數的人們提供服務,“那麼要來何用”?

  不過,鄉村銀行在各種形式的商業機構當中,依然十分特別。

  首先,和一般的商業銀行相比,鄉村銀行20%的利率並不算低。但是人們還是樂意來貸款,因為“窮人知道這是他們脫貧的惟一辦法”。鄉村銀行為窮人們制定的還貸計劃比高利貸要合理多了。

  其次,鄉村銀行的業務報告很特別,不像其他銀行那樣記錄貸款給什麼人,回收率多少,利潤多少,而是記錄貸款人用貸款做了什麼,如何成功脫貧等等。

  截至2003年3月,銀行資金回收率竟高達98.9%.

  ■奇招

  扶貧招數大盤點

  為了幫助擺脫赤貧的窮人們不至於返貧,尤諾斯奇招迭出。

  首先,針對窮人看不起病的狀況,尤諾斯成立了獨立運作的健康保健工程。該項目重在保健和改善婦女兒童營養不良的狀況。在2000年至2003年間,尤諾斯選擇了十個村莊作為試點運行該保健工程。每貸款戶出資兩美元以保持工程的運作,目前根據貸款戶的出資情況,大約可以覆蓋項目65%的成本。尤諾斯期待能夠發展出收支平衡的保健工程並向全國推廣。

  其次,面對孟加拉國擁有百萬手工紡織工人的現狀,尤諾斯創造了一種100%純棉高品質的手工紡織衣料,品牌為“Grameen製造”。目前“Grameen製造”除了向全球市場銷售該衣料,同時經銷孟加拉的襯衫和紗麗,並於2003年開始贏利。

  第三,成立Grameen風險投資基金,來幫助普通投資者轉移風險。

  第四,成立Grameen電信公司,以借貸的形式為農村婦女和路邊乞丐提供無線電話。這樣不僅僅他們可以通過電話接觸到外界資訊,並可以通過出租電話給有需要的人來獲取報酬。

  除此之外,據介紹Grameen退休基金、Grameen網絡通訊也正在籌備之中。

  ■運作

  鄉村銀行的運作方式

  鄉村銀行,是民間獨立的金融系統,是以扶貧為宗旨的銀行,又被稱為孟加拉模式。其具體內容為:

  1,扶貧目標為貧困婦女﹔

  2,第一次貸款的最高額為1000元,貸款週期為一年,還款週期為每週一次﹔

  3,建立小組基金制度,設立強制儲蓄﹔實行每週中心會議制度﹔貸款小組一般由5人組成,每小組嚴格按2—2—1制度放款,即放款時先給小組中的2個人,等前2個人還款後再放給另外2個人,然後是最後1個人﹔另外,根據銀行的成功經驗,銀行第一線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敬業精神也是鄉村銀行正常運轉的關鍵。鄉村銀行良好的現金流,有能力付給工作人員較高薪酬,所以能吸引素質和能力較高的人才,保証銀行系統的高效運轉。

  4,小組成員須經強制培訓合格後才具正式成員資格﹔對貸款的審批、發放與利用進行嚴格檢查,逐年增加貸款額度等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