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周刊〉郭台銘王者再現
2005-12-01 17:58/今周刊提供



前言:諾基亞加速對富士康釋放訂單;富士康投資印度10億美元…這些最熱門的新聞,同時指向明年台灣手機產業高度成長。不僅明基取得西門子直接進占全球5%的品牌市場,前仆後繼投入代工的手機廠商如富士康、華寶等,更把台灣手機產業的大餅不斷拱大;預料未來幾年內,台灣手機代工產業將可進占全球五成市場,創造出兆元以上的商機,其中最受矚目的,仍屬鴻海董事長郭台銘。
繼稱霸電腦產業之後,郭台銘又再度席捲手機市場,富士康不僅左擁諾基亞、右抱摩托羅拉兩大品牌客戶,更以「賺高毛利的零組件為主,設計、製造可以奉送」的獨特模式,成為未來擠壓電子五哥金仁寶集團及華碩、廣達的攻堅利器。

郭台銘又出招了,以三十年縱橫電子業界橫掃千軍的創業經驗,複製到手機戰場,加上集團力量的支援,這次,他只花了十分之一的時間,就建立霸業。

三年之內,在香港上市、全球設廠的手機製造商富士康從無到有,今年的營業額將達到六十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二千億元。而國內手機龍頭廠華寶,今年的營收約三百八十億元,股王宏達電大約五百億元,富士康飛快的成長,早已是手機業界的一方之霸,今年市占率已超過代工界的龍頭偉創力(FLEXTRONICS)。

※抓到龍頭 鴻海營業額不成長也難有科技業人士評論,「鴻海壯大的第一關鍵,在於選客戶。」抓到龍頭客戶,營業額不成長也難。在手機市場上,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MOTOROLA)占有將近五成的市場,富士康循著鴻海模式,牢牢地跟隨著兩家大品牌,光是這兩家公司的訂單,就占富士康九成的營業額。雖然在上市前,香港媒體評論「依賴大客戶是硬傷」,認為客戶太過集中化,將會使利潤率變薄,損傷獲利。但富士康上半年的營業額達二十三.五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八二%,獲利一.四七億美元,成長六六%。

鴻海在一九九一年上市後,股價表現並不十分突出,直到九七年才突飛猛進。但富士康不同,今年初以港幣三.八八元上市後,頭也不回地直衝港幣九.七五元,漲幅高達一.五倍。雖然在香港的名氣不大,但股價表現一點兒也不輸給當地最受青睞的金融、地產、石油股。

「富士康會是鴻海集團的指標,成長率一定高過鴻海;更重要的是,富士康營收成長幾成,獲利成長也差不多,沒有微利化的問題。」一位國外的基金經理人簡短點出「富士康模式」。的確,這也正是郭台銘給富士康的內部目標:營收和獲利要等比例成長!有鴻海模式的成長動力,加上郭台銘要求營收和獲利要等比例成長,目標一出,包括鴻海的老員工、相關供應商,紛紛趨之若鶩奔向富士康。這群靠鴻海發大財的「土財主」,現在都是富士康的忠實擁戴者,打算複製鴻海經驗,再大賺一波,除了鴻海的老員工外,靠鴻海做績效的國外基金經理人,也食髓知味,紛紛向富士康的IR(投資人關係處)報到。

十一月二十四日,鴻海收盤價新台幣一六五.五元,如果將歷年的配股還原,一九九一年上市時買進鴻海的成本價是一.七七元,長期投資到今天,獲利高達九十三倍。而富士康幾乎完全複製鴻海的經驗沒有走冤枉路,這樣的甜頭,讓投資人對富士康信心十足。

※收服諾基亞 公司負責人舉家遷往芬蘭富士康為什麼能同時左擁諾基亞、右抱摩托羅拉?營收從十億美元衝到六十億美元,「買」營收是很重要的關鍵。郭台銘很會買東西,時間點好、技巧好,讓富士康能用短短的時間交出漂亮的成績,成就富士康的第一桶金就在於選對客戶、買營收。

全世界手機一年需求量達七億支,新款機型不下千種,大廠訂單外放是遲早的事。於是郭台銘找來業務高手陳偉良擔任董事長,只專心做一件事,就是經營和諾基亞的關係。為了融入芬蘭人的文化,陳偉良刻意舉家遷往芬蘭,了解諾基亞的風格。台灣的零組件廠都知道,諾基亞是出名的「龜毛」,為了了解零組件商,接觸一、二年都不下單是很正常的事,三番兩次地來看廠,也不一定有訂單,即使拿到了試單,一不小心在媒體上曝光,馬上被抽單也很正常。

諾基亞的下單風格難纏,業界皆知。不過,從人性的角度,一旦和孤寂的高人成為好友,要分手也很難。陳偉良靠著水磨功夫,融入諾基亞的文化,摸熟了他們的脾氣。在主要供應商藝模擴廠力不從心時,用不錯的價錢買下來,從此掌握了藝模在歐洲的廠房、自動化的生產技術;最重要的,是買到打開諾基亞大門的門票,至今,陳偉良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芬蘭,富士康內部的管理,就是郭台銘和總經理戴豐樹說了算。

在陳偉良的穿針引線下,富士康順利地和諾基亞搭上線;而藝模提供的機殼、零組件等,也正是鴻海的看家本領。鴻海從連接器、機殼等零組件起家,零組件才是富士康賺錢的利器。在郭台銘的心裡,設計可以贈送,產品組裝可以贈送,只要零組件能賺錢,就可以全部補回來。這種觀念和所有廠商背道而馳,也是富士康賺大錢的祕訣。

※買下藝模 富士康買到入諾基亞門票從組裝切入零組件有個好處,一般的零組件廠,營收不夠大,很難侍候每一家客戶的需求,也可能隨時被換掉,還要面臨殺價的危機。如果直接和最終產品的客戶接觸,可以維持長遠的關係,而且訂單穩固。目前,富士康在某些零組件的毛利率幾乎都高達四成以上,例如機殼、機構件、連接器等,挾著獲利的靠山去搶單,當然贏過零組件廠的單兵作戰。

富士康投資及投資者關係總監童文欣表示,「富士康不只是EMS(電子製造服務)廠,自創的ECMMS模式(COMPONENT MODULE MOVE SERVICE,電子化快速製造服務)包括對客戶全球的服務,及具備設計的能力,買下奇美通訊就是加強設計的能力 。」※買下奇美通訊 鴻海買到摩托羅拉通行證富士康第一步買下藝模,是通往諾基亞的門票。第二步,郭台銘在奇美通訊面臨中國政治壓力和摩托羅拉關係即將生變時,以每股二十九元買下奇美通訊。這讓郭台銘買到往摩托羅拉的通行證,有了這兩大品牌客戶的背書,全球手機市場五成占有率門戶大開。

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分析師蘇基峰說,「奇美通訊併入鴻海集團後,除了補足鴻海在設計能力上的不足,鴻海本身具備全球手機零組件的供應鏈優勢,也會對奇美通訊帶來接單的正面助益。」根據蘇基峰的預估,奇美通訊今年手機代工量在一百萬至一百五十萬支之間;預估明年的成長率會相當驚人,可能有五到十倍的成長,達到上千萬支的規模。

不管是藝模、奇美,都是買訂單的一著棋,有了大筆的訂單,富士康高毛利的零組件馬上直攻國際手機品牌大廠。整體性優勢,不但讓富士康和EMS競爭時,多了高毛利零組件的後盾,而且在和ODM(委託設計製造)設計業者如華寶競爭時,又多了全球設廠、大量組裝的接單能力。

不過,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對來自富士康的挑戰,倒是有些不以為然。尤其是市場傳出華寶今年九、十月營收沒有再成長,是因為受到富士康在市場上大掃貨的影響,讓華寶零件缺料供應不及的結果,許勝雄說,「這不可能!」「如果把華寶與金寶、仁寶的手機生產量加起來,今年大概可達到四千二百萬支,是台灣全部手機出貨量的六成。」許勝雄認為,未來手機產業成長的空間還很大,金仁寶一定會追求更快速的成長,市占率還會再增加,他不擔心競爭者的挑戰。至於鴻海富士康的模式是否對華寶有威脅,「我不認為如此,市場很大,大家都有機會!」※郭台強預估 台灣可拿下五成全球市場的確,手機產品目前仍維持高幅度成長,未來手機代工市場台商的商機很大。同屬泛鴻海集團的正崴董事長郭台強(郭台銘胞弟)說,「現在已沒有一個產業像手機一樣,可這麼讓人感到興奮的!」郭台強預估,台灣在全世界手機的代工比重上,將會在三、五年「從現在的一成占有率,到五成都不過分,至於手機零組件的比率將會更高,將從現在的三成,提高到八成,這個大好機會,將讓台灣資訊產業未來幾年明顯受惠。」為了捉住這波商機,市值規模只有鴻海十分之一的正崴集團,目前布局全部朝向手機發展。除了正崴以手機零組件為發展重心以外,日前也從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手上買回達智股權,預計手機出貨量將從今年的二百餘萬支,成長到明年的四百萬支,讓整個集團可以提供包括連接器、電池、相機模組等零組件產品,搶占手機市場一席之地。

一位外資分析師說,富士康和EMS比較,多了零組件自製的優點;和ODM業者比,又多了規模的支援;和純粹的零組件業者比,就贏在規模和財務的實力。因此富士康可以在短短三年,創造二千億元台幣的營業額,更令外界吃驚的是,富士康是獨立營運的個體,從零組件到組裝都是自己來,上半年營業額二十三.五億美元,但是向鴻海集團的採購金額,竟不到一億美元,自主程度相當高。

※奉送組裝 零組件才是毛利成長關鍵雖然財務帳面上往來不大,但是管理制度、決策模式卻和鴻海一模一樣,富士康在模具或零組件上出現障礙時,馬上有鴻海集團的高手來幫忙,讓富士康在全球運籌的模式之下,二十四小時替客戶解決問題。

目前,富士康在芬蘭、丹麥、匈牙利、巴西、墨西哥、中國都有廠房。除了在北京的星網工業區緊鄰諾基亞外,芬蘭、丹麥的廠房接收自藝模,匈牙利廠和諾基亞的廠房更只隔一條五公尺寬的街道,兩家公司合作之密切,不言而喻,而匈牙利廠主要供應歐洲需求。不管諾基亞需要什麼服務,富士康都能「使命必達」,一支手機從零組件到半成品有許多程序,不管諾基亞要零組件、不同程度的半成品,富士康都能提供,當然,祕訣就在於「買訂單、賺零組件」。

由於諾基亞在製造上相當低調,不喜歡外界知道有多少訂單外放,富士康也從不對外公布生產的手機數量。事實上,富士康的生產量很難計算,從零組件到程度不同的半成品無所不包。華寶年產三千萬支手機,營收約三八○億元,但沒有人知道富士康做多少支手機,營收卻能高達二千億元,商業模式應是關鍵。(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今周刊》467期,各便利商店及連鎖商店均有銷售)※股價高漲 富士康市值已達聯想兩倍郭台銘曾對幹部說:「一支手機一百美元,如果只拿到其中二十元的訂單,從中賺到十元,比拿到八十元組裝訂單,只賺五塊錢好多了?」這才是富士康的生意經。

德意志銀行估計,富士康明年營收將成長五七%,獲利可成長四○%,明顯高於鴻海的成長性。據了解,郭台銘給富士康的目標是營收和獲利都要成長四成。富士康流通在外的籌碼只有二六%,非常具有優勢,由於股價一路拉升,一般人很難想像,富士康的市值達六七八億港元(約新台幣二千七百億元),已是中國最大電腦商聯想集團的二倍,也超過航空業巨人國泰航空。

十一月中旬,香港恆生指數例行性地檢討成分股時,市場也傳出富士康有機會列入考慮。以目前的市值,富士康在三十支恆生成分股當中,大約排第二十名,長期來看,很有機會列入恆生成分股,屆時將吸引指數型基金的買盤,有利股價上漲。

如果正如郭台強所說,台商在手機代工版圖上可從一成增加到五成,市場空間還相當大。但是富士康不斷進攻品牌大廠,而且展現當仁不讓的企圖心,其他代工業者已感受到郭台銘所造成的壓力。例如九成營收來自摩托羅拉的華寶,已受到奇美通訊及富士康的搶單效應。至於主要出貨給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的華冠,未來也有可能受到富士康跨品牌能力的擠壓。

由於諾基亞及摩托羅拉已是郭台銘的囊中物,三星、樂金(LG進軍台灣市場成立的電器公司)外包的數量相當少,索尼愛立信委由華冠生產,西門子已併入明基,這前六大品牌已占全球手機七成市場,更讓原本以代工起家的電子五哥如華碩與廣達,面臨找不到客戶的窘境。

過去廣達客戶以西門子及日系廠商為主,但在西門子併入明基、日系廠商占有率逐漸下降後,廣達幾乎找不到客戶,未來之路相當艱辛。至於華碩目前也坦承找不到代工客戶,只好朝自有品牌發展,並切入類似宏達電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另闢蹊徑尋生路。

繼電腦、消費性電子產品後,郭台銘大舉進軍手機市場,不但同時搞定王不見王的諾基亞、摩托羅拉,熟稔日本文化的戴豐樹也和日系手機廠接觸中,利用幫新力(SONY)代工遊戲機的經驗,進攻日系品牌的高階手機,富士康鯨吞手機製造,大舉搶進國外訂單,對國內手機廠尚未排擠,在郭台銘的努力下,台灣製造全世界一半手機的目標,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BOX/諾基亞三大外包廠 富士康受惠最大 購併奇美通訊後的富士康,被各界視為已具備設計代工(ODM)能力,足以搶食手機ODM訂單,而諾基亞、摩托羅拉與索尼愛立信則是富士康的主要客戶,其中,只剩諾基亞在釋單方面,還沒有鬆口的跡象,讓人十分好奇,在富士康旺盛的企圖心下,未來,該公司是否可能承接更多諾基亞的手機代工訂單?「諾基亞與富士康在產品銷售與通路方面,長久以來一直維持良好的合作關係,但是未來是否有進一步的合作關係,我只負責銷售業務,因此不便發表看法。」諾基亞大中華區客戶及市場營運資深副總裁趙科林,在11月25日,諾基亞於北京舉行的「完全移動生活2006」盛會裡,面對記者詢問後作的說明。 不過從外資報告裡,卻可看出富士康的競爭優勢,目前諾基亞有三家外包商,分別是JABIL、ELCOTEQ及富士康 ,分析師都相信,富士康應該是接單成長最大的公司,並已接到諾基亞中低階手機的代工訂單,JP MORGAN報告指出,富士康積極在匈牙利、深圳與北京擴廠,就是為了因應諾基亞明年的需求,此外,該報告還認為,諾基亞在CDMA手機方面,會增加委外代工的比重,「鴻海旗下的國電,擁有CDMA手機團隊,該團隊已爭取到諾基亞的手機訂單,該訂單將交由富士康來生產。」將於明年6月退休的諾基亞總裁兼執行長歐里拉(JORMA OLLILA,見圖)在會中表示,今年全球手機市場銷售量為7.18億支,未來5年,全球新增手機用戶數將可上看10億,其中,有四分之一來自大陸市場,因此,諾基亞將全力衝刺全球市占率,力保手機龍頭地位。由此可見,即使全球市占率已逾三成的諾基亞,始終對釋單策略守口如瓶,但是從該公司高層極力看好手機市場的成長潛力可知,在諾基亞積極搶占市場下,與該公司關係緊密的富士康,可望成為最大贏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nature0904 的頭像
    bluenature0904

    ---愛的報報----鳳梨酥--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