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極化的南韓 貧富嚴重不均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1頁之1
【陳天豪】
亞太經合會(APEC)最新一回合的高峰會議,十四日起在南韓工業大城釜山舉行,同一時間成千上萬南韓勞工湧進首都首爾抗議。


亞太經合會(APEC)最新一回合的高峰會議,十四日起在南韓工業大城釜山舉行,同一時間成千上萬南韓勞工湧進首都首爾抗議。抗議者除了表達對APEC的不滿外,更表達對南韓政府迫於企業壓力持續推動擴大非正式就業修法工作的憤怒。南韓受雇者的憤怒並非沒有理由,根據統計調查顯示,從二○○一年起,南韓國內從事不穩定的非正式工作者數目已連續五年超過五百萬人,足足佔了勞動人口近四分之一。而只能靠打零工賺取工資的部分工時工作者更是大幅成長到了超過二一二萬人。南韓民眾擔憂一旦修法後,正式的工作機會將更加難找。

韓國能台灣不能的謬論

有關這一方面南韓類似的景象與消息,在台灣主要媒體新聞與評論中,似乎總是很難看見……然而諷刺的是,若票選今年度台灣媒體報導與評論最新熱門的關鍵字,「韓流現象」出現的頻率卻肯定高居前位。如何詮釋、解讀與分析所謂的「韓流」風潮似乎成了台灣主流媒體新顯學。

言論市場上的論述簡單可以分為兩大類:充斥坊間「韓國能、台灣不能」一派的評論,標準模式是透過稱讚歌頌南韓從金融危機後企業的耀眼表現,企圖對照出台灣這幾年來經濟表現方面的欲振乏力,然後自然推導出對台灣政府的泛泛批判。另一方面,作為上一類型言論對立面的論述,則集中在標榜出台灣企業、產業界較為出色表現的一面,企圖反駁所謂「台灣不能」的妄自菲薄說法。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論述,基本上都未從根本面去檢視南韓自金融風暴後經濟體與企業的發展,究竟朝向何種模式發展。當討論將視野停留在企業與經濟數據時,最大的問題往往就是忽略了經濟發展下一般人民真正的生活水平。

大企業吃肉 小百姓喝湯

南韓當地發行量最大的朝鮮日報,在今年八月份做了一系列調查報導,探討南韓這幾年來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現象。讓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發現,現階段南韓經濟成長的模式,正在逐步走向鉅型企業獲利高度成長,人民生活卻日漸困頓的兩極化發展。

南韓政府調查顯示,在平均國民收入超過一萬四千美元亮麗數字的背後,月平均收入未達到最低生活標準一二○%的貧困階層卻高達了七一二萬人。以總人口四九○○萬人為標準,貧困階層大約占一四.六%。換句話說,每七名韓國人中,就有一人處於生活貧困狀態!南韓學者裴俊浩憂慮地對朝鮮日報表示:金融危機後,從事臨時工、非正式職業的人員無論如何用心工作,都無法擺脫貧困的現象仍然存在。這些人群如果染患了疾病就會長期失業,導致陷入更加貧困的旋渦中……

土地集中化現象明顯

另一項數據更是讓人咋舌:九七金融風暴以後,這些年來南韓土地集中化發展的結果,導致了全國一%的富裕階層擁有韓國私有土地總面積的一半以上。而前一○%富裕階層擁有的土地竟然高達九一.四%。也就是說南韓百分之九十的人民卻僅僅擁有不到一○%的土地產權。南韓執政黨有鑑於此,雖然在今年八月一度決定,針對一戶兩住宅的擁有者增加課稅,然而盧武鉉總統的這項改革,卻遭到在野黨與企業財閥的強烈批判與杯葛,短期內落實的可能性並不大。

另一方面,從一九九九年到二○○四年南韓股價前二十名的上市企業中,利潤則都呈現了大幅成長,其中被台灣媒體不斷拿來標榜的三星企業,該公司的淨利潤從三兆韓元增加到超過一○兆韓元,六年內增長了二倍以上。從金融風暴危機重新站起來後的南韓大財團,對南韓經濟體無疑有了更大的影響力,經營事業範疇在國內市場上幾乎無所不包,在勞動力市場上更無形擁有實質壟斷能力。韓國一份由研究機構所做的民調顯示:九成以上壓倒性多數的南韓民眾認為,貧富差距懸殊的情形「嚴重」或「很嚴重」!

媒體半弔子論述

可惜的是,如此的兩極化發展,在現階段台灣絕大多數討論「韓流」文章中,無論所持論點為何,卻都只停留聚焦於企業獲利的一端論述,自動遺忘了人民實際經濟生活面上的轉變。而這個不存在於台灣媒體的韓/寒流現象,或許才是普遍南韓人民最真實的樣貌。所以,當媒體人再次半弔子地推銷、吹捧南韓發展成就時,不妨也該思考著:南韓如此兩極化極端的發展模式,真的是我們台灣人民未來所渴望、追求的目標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nature0904 的頭像
    bluenature0904

    ---愛的報報----鳳梨酥--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