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類可能從水中走來 "水猿"人類起源新理論
陳育和
2003年02月11日08:57

對於不會游泳的人來說,遇到江河湖海就會有幾分恐懼,而且每年因溺水而亡的人也為數不少,人生活離不開水,但太多水又會導致人死亡。
其實地球上的動物大都是會水的,現在陸地上的動物大都是從水中走上陸地的。
在地球的演化史上,地球曾經就是一個水球,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就是從水中誕生的。

假若有人稱你為河馬,你會對此表示不滿,或認為是一種污辱。
其實這種叫法並非錯誤,因為人類與其它水生哺乳動物有很多相似之處。

這些相似之處也許就是一大科學之謎的關鍵所在,它關系到我們人類起源的問題。
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與河馬和鯨類動物很相像,因為人類的祖先很久很久以前,也曾經和上述動物那樣,擁有同樣的水中家園。
早期的人類就曾生活在水中。

根據岡瓦納大陸理論,大約800萬年前,有那麼一種類猿的樹棲動物被稱為現代人和猿最近的共同祖先,它們居住於非洲的茂密森林之中。

后來這種動物的后代分成了兩支,分道揚鑣,
一支是進化成了人的靈長類,人類進化成人時學會了用雙腳走路,大部分體毛脫掉,體態豐滿,大腦更發達並且又有了語言。

而另一支繼續留在森林中成了現代猿。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人和猿分別走上了兩條不同的進化之路呢?大多數科學家曾經相信,這種原因就是它們居住地的變化。
也就是說,猿繼續留在樹上生活,而早期人類則離開了樹木,來到了非洲的岡瓦納大陸熱帶草原,在那裡人類進化出新的身體特點,並且生存了下來。
其中一個特點,就是雙足行走,因為這可使早期人類一直站立並觀察獵物及危險情況,
另外,站立還解放了雙手,以便於捕殺獵物,獲取食物,而且身體受陽光中有害射線照射的部位也減少了。
為了避熱,早期人類也脫掉了身體毛發,進化出了汗腺。

但是,在近十年間岡瓦納大陸理論的支持者越來越少,這是什麼原因呢?
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有新的科學發現:非洲草原的出現在人類學會用雙腳行走之后。

目前,岡瓦納大陸的理論已成為歷史,但有什麼理論可以解釋人與猿之間分道揚鑣的原因呢?
有少量科學家相信,那些樹猿從樹上下來,來到了平坦的棲息地,不是土壤和青草覆蓋的平地,而是水中,
在水中,早期人類生活了近幾百萬年,
在走上陸地前,進化出自身獨特的特性,這種觀點叫做“水猿理論”。
這種理論,是一位因寫“水猿的假說”一書而獲獎的女學者埃萊娜·摩根提出的。

摩根指出,大多數早期人類化石在被水覆蓋的地方或史前時代的水邊發現,
其中,在最著名的人類化石———被稱為夏娃的露茜的發掘地點旁還發現許多鱷魚蛋和蟹類貝類的化石。

摩根還指出,人類與水生哺乳動物之間如海豚、河馬、海象之間有許多生物學上的相似性,
一種相似性是皮下脂肪,這種物質可像保溫毯一樣,避免身體的熱量在水下很快散失掉,因為水比空氣還要吸熱快。

大多數陸生哺乳動物,包括我們的最近的親戚,猿,都沒有這種皮下脂肪層,
相反,它們卻擁有一層厚厚的毛發。
人類和水生哺乳動物隻有很少或者說根本沒有毛發。

摩根認為,人類目前也留有許多水中生活的特點:
1.鼻孔朝下而不朝上,這樣在潛水時水不會進入鼻腔。

2.人體需要碘和2-3脂肪酸,這是大腦發育的重要養分,這些養分在陸地上的食物中是十分罕見的,但是魚和貝類體內卻有很多。

3.人類的皮膚由許多皮脂腺所覆蓋,它可以分泌一種油脂液體,叫做皮脂,以使頭發和皮膚油滑,猿則幾乎沒有這種皮脂腺。

摩根相信,當早期人類學著在泅水過河把頭抬過水面時,雙腳行走的特點就開始進化出來了,
矮黑猩猩和天狗猴(又稱長鼻猴)之間也有相似的進化特點,矮黑猩猩和天狗猴可部分時間用雙足行走。
它們都居住於很易遭洪水沖擊的森林地區,人們也都觀察過它們曾頭朝上涉水過河。

大多數研究人類起源的科學家對水猿理論持懷疑態度甚至不屑一顧,
但托比亞斯等古人類學家卻不這樣認為,
他說,我相信,古人類學家有責任重新檢驗水猿理論。 

人類和海洋動物的相似之處
2003年02月11日08:52
人類的祖先是陸生的古猿,作為一種傳統的生物進化理論似乎沒有人提出過異議。然而現代人類的某些解剖和生理學特征,與陸生哺乳動物,包括猿類和黑猩猩有著很不相同的地方。

 1.人類的體表光滑、體毛稀少更與海獸相近。
人類祖先如果是陸生的,原始人的體毛為什麼會消失?
體毛除了寒帶動物御寒需要之外,還有防止擦傷,減少昆虫叮咬等多種功能,
所以盡管熱帶氣候炎熱,而陸生哺乳動物都有體毛,生活在熱帶叢林中的猿類和黑猩猩的體毛也並非御寒需要。

如果說生活在炎熱赤道的哺乳動物體毛都不會消失,
那麼在溫帶和寒帶地區生活的人類祖先,為了維持體溫需要,更不存在體毛消失的自然選擇條件。
隻有海生哺乳動物因為長期生活在水中,對運動形成阻力的體毛已經退化。
假定人類的祖先是一種海洋靈長類,已有相當智力的海猿登陸后,便會用獸皮和樹葉擋風御寒。
具有這種生存能力的人類祖先就失去了再產生大量體毛的需要和可能性,所以不論生活在熱帶還是寒帶的人類體毛都很少。
如果人類祖先原本是陸生哺乳動物,體毛發達,那麼寒冷地區的種群體毛將會更加發達而不是減少和消失。

2.包括黑猩猩在內的所有雌性靈長類都沒有處女膜。
雌性哺乳動物的腹腔是通過輸卵管和陰道與外界相通的,人類祖先在水中生活,細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和小型水生動物都有可能隨海水經陰道上溯進入腹腔,
處女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海水進入,而陸生猿類則無此需要。

3.近代,為了減輕產婦的體力負荷,出現了在水中分娩的嘗試。
最初擔心嬰兒會溺水,但是嬰兒非常適於在水中出生,並且新生嬰兒很快就學會游泳。
這也提示人類的祖先可能是在水中生活的。

4.每個人每天都需要進食一定量的食鹽,在一定限度內進食超過需要量的食鹽時,腎臟有能力排出。
人類的鈉代謝與其他陸生哺乳動物,包括猿類和黑猩猩都不同,
在停止攝入食鹽后,腎臟繼續穩定地排出鈉,即使血液中的鈉濃度已經低於正常生理值,仍不可能停止鈉的排出。
因此人類如果沒有食鹽的持續攝入,就不可能維持體內的鈉平衡。
一個人長期沒有鹽吃,就會因血鈉過低而浮腫,乏力,時間長了更會出現水電解質紊亂危及生命。
這種生理代謝特征反映出人類祖先是在一個氯化鈉濃度相當高的環境裡生存和進化的,而這種環境隻能是海洋。
我們今天在煮食海魚時還要往裡加食鹽,然而即使是生活在海邊的非海洋生哺乳動物,也不會到海裡去飲海水。

5.人類從胎兒期起就需要攝入較多的碘元素,陸地生產的食物中碘含量不足於保証人類的正常生長發育需要。
現在生活於內陸,吃不到海產品的居民易患缺碘造成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和智力低下的克汀病。
人類對碘的較多需要,提示人類對營養需要的特性是從祖先那裡繼承來的。
如果人類的祖先原本生存在陸地,就不會形成對碘的較多需要。
或者碘是大腦進化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缺少碘的環境中不可能形成人類的大腦。

由此也可以設想,考古發現的許多類似原始人類的物種不一定是現代人的祖先,
因為他們生活在缺碘的環境裡,不可能出現腦的進一步進化,因而智力低下,不再適應進一步的生存發展而被自然淘汰。
當然,現在也已無法推測他們當時的體毛情況。

以上幾個疑點提示人類可能起源於一種海洋古猿,現代人雖然已完全成為陸生動物,但至今仍保留著在海洋中生活的祖先的痕跡,尤其是鈉和碘的生理代謝特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