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應該是金本位的關係吧

最初的紙幣是以黃金為基礎的,與黃金可以自由兌換,兩者可以同時流通,紙幣的發行量也比較少。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了速度空前的膨脹與發展,於是紙幣逐漸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但是它們仍然有黃金作為發行的保障。這種貨幣制度稱為“金本位”。


這要從貨幣講起....

貨幣是一種或一組用於物資交換的工具。它根源於商品。它是金錢的具體表現形式和度量單位。貨幣區是指流通並使用某一種單一的貨幣的國家或地區。不同的貨幣區之間在互相兌換貨幣時,需要引入匯率的概念。
通常,每個國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種貨幣,並由中央銀行發行和控制。不過也存在例外。多個國家可以使用同一種貨幣,比如在歐盟國家通用的歐元,在西非經濟共同體的法郎,以及在19世紀的拉丁聯盟名稱不同但能在聯盟內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貨幣。一個國家可以選擇別國的貨幣作為法定流通貨幣,比如,巴拿馬選擇美元作為法定貨幣。不同國家的貨幣還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國和比利時使用歐元之前, 它們和瑞士的貨幣都叫法郎。
每個基本貨幣單位通常還可以分成更小的輔幣。最常用的比例是輔幣為主幣的1/100,比如,100 分 = 1 元。英國歷史上曾經採用12/20進制,12便士為1先令,20先令為1英鎊。1/10 或 1/1000 的比例也有被使用。有的國家的貨幣沒有輔幣,或者雖然有輔幣,但是由於幣值太小而只是理論上的換算單位,而沒有發行實際的貨幣,比如日元和韓圓。

貨幣的歷史

物物交換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最早出現物質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金屬貨幣


銅錢
經過長年的自然淘汰,在絕大多數社會裏,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屬所取代。使用金屬貨幣的好處是它的製造需要人工,無法從自然界大量獲取,同時還易儲存。數量稀少的金、銀和冶煉困難的銅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某些國家和地區使用過鐵質貨幣。
早期的金屬貨幣是塊狀的,使用時需要先用試金石測試其成色,同時還要秤量重量。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建立了更加複雜而先進的貨幣制度。古代希臘、羅馬和波斯的人們鑄造重量、成色統一的硬幣。這樣,在使用貨幣的時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測試成色,無疑方便得多。這些硬幣上面帶有國王或皇帝的頭像、複雜的紋章和印璽圖案,以免偽造。

金銀

西方國家的主幣為金幣和銀幣,輔幣以銅、銅合金製造。隨著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易量逐漸增大,到15世紀時,經濟發達的佛蘭德斯和義大利北部各邦國出現了通貨緊縮的恐慌。從16世紀開始,大量來自美洲的黃金和白銀通過西班牙流入歐洲,挽救了歐洲的貨幣制度,並為其後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起步的條件。

紙幣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金屬貨幣同樣顯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額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屬硬幣,其重量和體積都令人感到煩惱。金屬貨幣使用中還會出現磨損的問題,據不完全的統計,自從人類使用黃金作為貨幣以來,已經有超過兩萬噸的黃金在鑄幣廠裏、或者在人們的手中、錢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損掉。於是作為金屬貨幣的象徵符號的紙幣出現了。

金本位

最初的紙幣是以黃金為基礎的,與黃金可以自由兌換,兩者可以同時流通,紙幣的發行量也比較少。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了速度空前的膨脹與發展,於是紙幣逐漸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但是它們仍然有黃金作為發行的保障。這種貨幣制度稱為“金本位”。

貨幣防偽

偽造貨幣的問題與貨幣制度一同出現。在使用金屬貨幣的時代,偽造的方法是在金幣中攙入銅、鉛等廉價金屬。當時對付這種犯罪唯一的方法是一旦發現,就使用嚴厲的刑罰,以此來威嚇偽造者。
紙幣更容易偽造。法國大革命後,發行了以沒收的教會地產為抵押的債券,作為代用紙幣。為了破壞法國經濟,英國政府曾經偽造過這種貨幣(同時規定私人偽造法國紙幣將會被判處死刑)。這也是最早的經濟戰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經在集中營裏大量偽造英國和美國的紙幣。私人或犯罪組織偽造紙幣的記錄也層出不窮。為了避免偽造,紙幣採用了很多防偽措施:專用的特殊紙張,膠版凸印、浮水印,磁性油墨,金屬安全線,紫外線螢光記號、變色油墨、正反面圖案對印(這種技術在法國法郎上最為醒目)等等。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還發行了塑膠貨幣。

現代的貨幣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個實行金本位的國家之間貨幣按照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兌換比率。這個體系是以黃金的自由流動為基礎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法國、俄國、德國、日本等參戰國紛紛禁止黃金出口,金本位體系實際上已經崩潰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奧地利等國出現了貨幣大幅度貶值的現象。此後各國貨幣之間沒有一個固定的匯率基礎。1944年的佈雷頓森林協定規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其貨幣應當與黃金或美元掛鈎,實行固定匯率兌換。這個協定確立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由此建立的各國貨幣體系稱為佈雷頓森林體系。1971年8月,美元停止與黃金的自由兌換,佈雷頓森林體系宣告崩潰。從此,進入符號貨幣時代。此後各國之間實行浮動匯率。一些比較穩定的或者有升值潛力的貨幣,如瑞士法郎、西德馬克等等。
國際標準組織(ISO)指定了一套三位元字母的符號體系,用來表示各國的貨幣。這個標準的代號為ISO 4217。
在這裏可以看到最近幾年中,世界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化:http://en.wikipedia.org/wiki/Table_of_historical_exchange_rates


中國的貨幣
古代中國的貨幣體系以銅幣為基礎。更早的貨幣形式目前尚未被發現。最初的銅幣形狀多種多樣,有刀幣、布幣、蟻鼻錢等很多形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全國的銅幣以秦國的銅錢為標準。由於澆注銅幣使用砂模,鑄造好的銅幣帶有毛邊,所以在其中央留有方孔,以便用木棍串聯起來打磨修銼。這種特殊的形狀使它被賦予很多象徵性的神秘主義解釋,有人認為銅幣的圓形代表“天”,中央的方孔代表“地”。銅幣上面通常帶有鑄造時的皇帝年號。
金幣在古代中國很罕見。春秋和戰國時期,中國南方長江流域的楚國曾經使用過金餅和金片。但是在其他的地區和朝代裏,黃金主要用於裝飾和保值用途。西元前二世紀,西漢的漢武帝曾經發行過白色的鹿皮貨幣,用於賞賜貴族和軍事將領。除了銅幣以外,棉布、絲綢、大米等生活物資也曾經作為貨幣的計算單位(而不是實際的貨幣)用來支付官僚和軍隊的薪餉。唐朝以後,白銀貨幣逐漸得到廣泛流通。雖然國庫和官方銀庫裏的白銀按照統一的成色與重量鑄造成元寶以便存放,但是流通的白銀卻不是鑄幣,而是以零碎的塊狀流通,在市場上使用時要經過計算成色、秤量重量這些繁瑣的手續。大塊的銀錠要用夾剪切割,零碎的小塊銀錠需要在銀匠那裏重新鑄造成更大的銀錠。中國不使用白銀鑄幣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政治的不穩定性,官方無法為發行的銀幣提供擔保,同時由於戰亂頻繁,民眾經常將白銀窖藏起來,導致市場流通額不足以支持銀本位貨幣系統。
由於攜帶大量的銅幣極其不便,在經濟高度發達的北宋時期,出現了交子的紙幣。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之一。但是比起現代意義上的紙幣來,它更象一種匯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沿用了紙幣,並將其視為解決經濟困難的妙法之一。他們不顧實際的貨幣流通額和經濟水準,發行了大量沒有保證的紙幣,造成了最早的通貨膨脹。元朝被由漢族人建立的明朝取代。其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位保守的農本主義者。他認為紙幣是異族的東西,應該加以擯棄。但是明朝自己也發行了名為“大明寶鈔”的紙幣。這種紙幣在民間很少使用。
明朝中後期,白銀開始大量流入中國,成為和銅錢一樣普遍的金屬貨幣。清朝時期,白銀已經成為國家的主要貨幣單位(“兩”)。清朝末年,墨西哥的銀元開始在中國大量流通。光緒皇帝在位時期,中國鑄造了自己的銀幣,並設立了戶部銀行,發行正規的紙幣。1935年,中國實行法幣制度,正式廢除銀本位。根據1936年《中美白銀協定》,法幣一圓等於0.265美元。
參考資料
網路

知識評價
發問者評價:


網友評價: 67%  33% ( 目前有 9 人評價 )
您的評價: 正面評價 負面評價
處理中,請稍候...



贊助網站寵愛家裡的寶貝狗
狗狗訓練
犬舍
狗衣服 收藏是美好的事
天珠
水晶
寶石 暢快玩樂e生活
線上購物
無線網路
網路購物 卡哇依玩意人人愛
泰迪熊
泰迪熊
娃娃


其他回答
回 答 者: Annie ( 初學者 5 級 ) [ 檢舉 ]
回答時間: 2005-01-13 15:27:27 / 修改時間: 2005-01-13 15:29:30

2005/01/08
(二)國際黃金市場發展軌跡
以下資料出自台灣金銀珠寶同業協會-------金石共和副刊七期

(二)國際黃金市場發展軌跡
一、皇權壟段時期〈19世紀以前〉
  在19世紀以前,因黃金極其稀有,黃金基本上為帝王獨佔的財富和權勢的象徵,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飾保護神靈形象的材料,雖然西元前6世紀就出現了世上的第一枚金幣,而一般平民很難擁有黃金。黃金礦山也屬皇家所有,當時黃金是由奴隸、犯人在極其艱苦惡劣的條件下開採出來的。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黃金培植起了古埃及及古羅馬的文明。16世紀殖民者為了掠奪黃金而殺謬當地民族,毀滅文化遺產,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頁。搶掠與賞賜成為黃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場的市場交換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場交換方式難以發展,即使存在,也因黃金的專有性而限制了黃金的自由交易規模。

二、金本位時期
  進入19世紀初開始,先後在俄國、美國、澳大利亞及南非以及加拿大發現了豐富的金礦資源,使黃金生產力迅速發展,僅19世紀後半葉,人類生產的黃金超過了過去5千年的產量總和。由於黃金產量增加,人類增加黃金需求才有了現實的物質條件,以黃金生產力的發展為前題,人類進入了一個金本位時期。貨幣金本位的建立意味著黃金從帝王專有,走向了廣闊的社會,從狹窄的宮庭範疇進入了平常的經濟生活,從特權華貴的象徵演變為資產富有的象徵。可自由進出口,當國際貿易出現赤字時,可以用黃金支付,在國內,黃金可以做貨幣流通。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鑄造、自由兌換、自由輸出等三大特點。金本位制始於1816年的英國,到19世紀末,世界上主要的國家基本上都實行了〝金本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全世界已有59個國家實行金本為制。〝金本位制〞雖然有間斷但大致延續到20世紀的20年代。由於各國的具體情況不同,有的國家實行〝金本位制〞長達一百多年,有的國家僅有幾十年的〝金本位制〞歷史。

  隨著金本位制的形成,黃金承擔了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成為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媒介,黃金的社會流動性增加。黃金的市場發展有了客觀的社會條件和經濟需求。在〝金本位〞時期各國中央銀行雖都可以按各國貨幣平價規定的金價無限制的買賣黃金但實際上還是透過市場吞吐黃金,因此黃金市場得到一定程度了發展。必須指出,這是一個受到嚴格控制的官方市場,黃金市場不能得到自由發展。因此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世界上只有唯一的英國倫敦黃金市場是國際性市場。

  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嚴重地衝擊了〝金本位制〞,到30年代又爆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使〝金本位制〞徹底崩潰,各國紛紛加強了貿易管制,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進出口,公開的黃金市場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倫敦黃金市場關閉。一關便是15年,直至1954年方重新開張。在這個時期一些國家實行〝金塊本位〞或〝金匯兌本位制〞大大壓縮了黃金的貨幣功能,使之退出了國內流通支付領域,但在國際儲備資產中,黃金仍是最後的支付手段,充當世界貨幣的職能,黃金仍受到國家的嚴格管理。從1914年至1938年間,西方的礦產金絕大部被各國中央銀行吸收,黃金市場的活動有限。此後對黃金管理雖有所鬆動,但長期人為的確定官價,而且國與國之間貿易森嚴壁壘,所以黃金的流動性很差,市場機制被嚴重抑制黃金市場發育受到了延重阻礙。

三、佈雷頓森林系時期〈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初〉
1944年、經過激烈爭論英、美兩國達成共識,美國于當年五月邀請參家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佈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簽定了〝佈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潰後的人類第二個人類貨幣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於黃金掛鈎,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義務。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鈎,美元處於中心地位,起世界貨幣的作用,實際是一種新金匯兌本為制,在佈雷頓貨幣體制中,黃金無論在流通還是在國際儲備方面的做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為了這一體系中的主角。但因黃金是穩定這一貨幣體系的最後屏障,所以黃金的價格及流動都仍受到較嚴格的控制,各國禁止居民自由買賣黃金,市場機制難以發揮作用。倫敦黃金市場在該體系建立十年後才得以恢復。
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運轉與美元的信譽和地位密切相關,但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入情況惡化,美元的信譽受到極大的衝擊。大量資本出逃,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據減少,倫敦金價暴漲。
為了抑制金價上漲,保持美元匯率,減少黃金儲備流失,美國聯和英國、瑞士、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八個國家於1961年10月建立了〝黃金總庫〞八國央行共拿出2.7億美元的黃金,由於英格蘭銀行黃金總庫的代理機關,負責維持倫敦黃金價格,並採取各種手段阻止外國政府美元外匯向美國兌換黃金。60年代後期,美國進一步擴大了侵越戰爭,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美元危機再度暴發。1968年3月的半個月中,美國黃金儲備流出了14億多美元,僅3月14日一天倫敦黃金市場成交量達到了350-400噸的破記錄數位。美國再也沒有維持黃金官價能力,經與黃金總庫成員協商後,宣佈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價向市場供應黃金,市場金價自由浮動,但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仍按官價結算,從此黃金開始了雙價制階段。但雙價也維持了三年的時間,原因是美國國際收支仍不斷惡化,美元不穩,二是西方各國不滿美國以一己私利為原則,不顧美元危機拒不貶值,強行維持固定匯率。於是歐洲一些國家採取了請君入甕的策略,既然美國拒不提高黃金價格,讓美元貶值,他們就以手中的美元兌換美國的儲備黃金。當1971年8月傳出法國等西歐國家要以美元大量兌換黃金的消息後,美國於8月15日不得不宣佈停止履行對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兌換黃的義務。1973年3月因美元貶值,再次引發了歐洲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經過磋商最後達成協議,西方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實行浮動費率。至此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完全崩潰,從此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的改革進程。但從法律角度看,國際貨幣體系的黃金非貨幣化到1987年才正式明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78年以多數票通過批準了修改後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該協定刪除了以前有關黃金的所有規定,宣佈:黃金不再作為貨幣定值標準,廢除黃金官價,可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黃金,取消對國際貨幣基今組織〈IMT〉必須用黃金支付的規定,出售國際貨基金組織1/6黃金,所得利潤用於建立幫助低收入國家優惠貸款基金,設立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用於會員國與IMT之間的某些支付等等。

  在這一時期黃金價格一直受到國家的嚴格控制,國家對黃金市場的介入干預時有發生,黃金市場僅是國家進行黃金管制的一種調節工具,難以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市場功能的發揮是不充分的。

四、黃金非貨幣化時期〈20世紀710年代至今〉
  國際黃金非貨幣化的結果,使黃金成為了可以自由擁有和自由買賣的商品,黃金從國家金庫走向了尋常百姓家,其流動性大大增強,黃金交易規模增加,因此為黃金市場的發育、發展提供了現實的經濟環境。黃金非貨幣化的20年來也正是世界市場得以發展的時期。可以說黃金非貨幣化使各國逐步放鬆了黃金管制,是當今黃金市場得以發展的政策條件,但同樣需要指出的是,黃金制度上的非貨幣化與現實的非貨幣化進程存在著滯後現象。國際貨幣體系中黃金非貨幣化的法律過程已經完成,但是黃金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並沒有完全退出金融領域,當今黃金仍作為一種公認的金融資產活躍在投資領域,充當國家或個人儲備資料。

  當今的黃金分為商品性黃金和金融性黃金。國家開放黃金管制不僅使商品黃金市場得以發展,同時也促使金融黃金市場迅速的發展起來。並且由於交易工具的不斷創新,幾十倍、上百倍的擴大了黃金市場的規模。現在商品實物黃金交易額不足總交易額3%,9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黃金金融衍生物,而且世界各國央行仍保留高達3.4億頓的黃金儲備。在1999年9月26日歐洲15國央行的聲明中,再次確認黃金仍是公認金融資產。因此我們不單純地將黃金市場的發展原因歸結為黃金非貨幣化的結果,也不能把黃金市場視為單純的商品市場,客觀的評價是:在國際貨幣體制黃金非或幣化的條件下,黃金開始由貨幣屬性主導的階段向商品屬性回歸的階段發展,國家開放了黃金管制,使市場機制在黃金流通及黃金資源配置方面發揮出日益增強的作用。但目前黃金仍是一種具有金融屬性的特殊商品。所以不論是商品黃金市場,還是金融性黃金市場都得到了發展。商品黃金交易與金融黃金交易在不同地區、不同市場中的表現和活躍程度有所不同。
參考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