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富郭台銘在未來~有機會比”比爾蓋茲”還有錢嗎?

有什麼不可能.我相信台灣首富郭台銘在未來~有機會比”比爾蓋茲”還

有錢.以下是雜誌的專訪:(很感人~他已經是中國人的驕傲)

鴻海從徒手創業到爭霸全球
郭台銘傳奇



  清晨6點,鴻海深圳龍華廠區。鴻海企業集團總裁郭台銘跳進廠區內的泳池裏,濺起一陣水花。
  來回游完800公尺,他才從水裏起身。有時他和一起晨泳的一級主管,乾脆就在池畔直接談起來,開始一天緊湊的工作行程,毫不浪費時間。
  每天至少奮戰15個小時,郭台銘忙起來就只喝水、吃秘書準備的水果,稱得上是「工作狂」。
  從27年前用母親標會的10萬元創業,到今天將鴻海精密帶到市值近3,000億新台幣的規模,難道他就是這樣日復一日、永無休止地追逐每一個賺錢的計劃嗎?

  台灣科技首富
  其實郭台銘已經夠有錢了,根據今年6月中《富比士》(Forbes)「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他的身價23億美金,排名全球第198,也是台灣入榜的4位富豪中唯一排名較去年不跌反升的。
  台灣媒體界更直接稱他為「科技首富」。根據富比士的調查,入榜的4位富豪中,郭台銘的身價僅次於國泰霖園集團蔡氏家族38億美金、台塑集團王永慶27億等傳統產業老大,成為台灣高科技富豪之最。「其實我不見得是最有錢,只是最不懂節稅而已!」郭台銘苦笑地說,對於個人身價的估算,他不想多著墨。

  對物質享受沒有興趣
  23億美金身價的科技首富,卻出奇地節儉。從他自己的辦公室,就能看出郭台銘務實的個性:鐵制的折疊椅從員工餐廳搬來,後背還印了「餐廳」兩個字;給客人坐的沙發,郭台銘得意地透露,「長沙街買的,1,500塊錢一張!」
  「我一個星期的零用錢,都在這個信封裏!」郭台銘從聯電贈送的帆布公事包裏拿出一個舊信封,最近打球贏了錢,所以這封零用金過了兩周尚未拆封。
  他的節儉,是務實,也是低調。在接受《e天下》獨家隨身專訪的期間,就令人對他的務實低調印象深刻:忙到沒時間理髮的他,在前往下一個行程的途中,請司機彎進台北市信義路巷弄裏,在一家老舊「家庭理髮」前停了下來;15分鐘之內,頭髮已理好,只花了新台幣250元。為他服務多年的店內「歐巴桑」,也並不知道這個乖乖俯身沖頭髮的人,竟是掌握數萬人大軍揮戰全球的科技霸主。
  對郭台銘好奇的人都想知道:他是一個隻知道拚命賺錢,不會花錢的人?
  「『摳』,也要看是『摳』自己,還是『摳』別人啊!」郭台銘反駁,他的物質欲望很低,但是對自己的小器,不表示對別人小器。
  事實上,鴻海去年宣佈30億美金的「鳳凰計劃」,就曾開出千萬年薪條件尋找光通訊人才,震撼高科技界;尤其是高單價的精密設備(在光通訊的測量設備上,一部都在上億台幣),他一口氣就買了7、8部。
  他不喜歡曝光,更不喜歡和媒體打交道。去年《富比士》「全球富豪排名」的資料上,對他的評語就是:「Super-low-profile chairman and founder of Honhai Precision(超級低調的鴻海精密總裁暨創辦人)。」每年,也照例只有在鴻海的股東會上,國內外法人投資機構的分析師和媒體記者,才能親身感受郭台銘的雄心和精力。
  既不喜歡花錢享受,又不喜歡出名,郭台銘這麼拚命為什麼?
  「我不會把錢花在個人享受的領域,例如貴重的物品之類、個人享用的器物;我比較有興趣把錢花在為大眾的領域,為弱勢團體做些有意義的事情,」郭台銘一再強調。連續10年跳躍性成長
  在接受《e天下》獨家專訪時,郭台銘首度深入自剖他的人生哲學分為三個階段:25歲到45歲階段的他,做事是為了賺錢、生存,因為賺錢才可以掌握支配金錢的權力,實現理想;45歲到60歲為理想而工作;65歲後,就會為興趣做事。他透露,因為業變動太快、太大,更需要年輕拚闖的體力,退休時間將可能從65歲提前到56歲。屆時,他會「為興趣做事」,例如指導中小企業創業主在事業成長過程中穩健經營,或是幫助一些貧窮落後地區的人們,改善其生活的環境等。
  現階段,按照郭台銘為自己的規劃,還是在實現理想期。
  現年51歲、正值盛年的他,雄心和精力,都充分反應在鴻海的績效表現上。在全球高科技一片不景氣聲中,逆勢上漲的不只是郭台銘個人資產的排名。今年上半年,他創立領軍的鴻海精密,營收高達新台幣615億,較去年同期增加89.62%。鴻海精密正緊追台灣第一大民營製造業台積電。台積電今年上半年營收為658億,僅較去年同期小幅成長7.39%。
  事實上,鴻海近10年來營收直線成長,沒有一年衰退過,複合成長率更高達51%。根據今年年中出爐的《天下》雜誌「一千大」排名,鴻海2000年營收約920億,在製造業排名第10。 2001年,高科技業界正拭目以待的重頭戲,就是郭台銘是否能帶領鴻海突破營收1,500億,挑戰台灣「第一大民營製造業」寶座。   

  全球征戰的「成吉思汗」
  光是從「格局」來看,郭台銘的雄心就不容懷疑。「阿里山上的神木之所以大,4千年前種子掉到土裏時就決定了,絕不是4千年後才知道,」郭台銘喜歡這樣比喻「格局」。  鴻海快手的全球佈局,就讓競爭者不敢輕忽。最近鴻海捷克的擴廠計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7月盛夏某日的下午6點,20多名鴻海的經理和工程師分坐在歐洲及亞洲的視訊會議桌前,等待郭台銘開啟麥克風,每個人都正襟危坐,不知道誰會在視訊會議上被點名回答作業的進度。
  「我不是凶,而是保持企業中分辨是非對錯的工作價值觀,每個幹部都要有負責任的任事態度,」郭台銘說,他賞罰分明,是為了防止公司內產生和稀泥的攪和文化。軍隊,是鴻海給外界的感覺。在鴻海的廠區,遠方常傳來新人受訓的口號聲。每一個進入鴻海的基層員工,在上線前都要受為期5天的基本訓練,內容甚至還包括稍息立正、整隊行進。一位曾在軍校待過的鴻海幹部就說:「鴻海的幹部會議就像軍官團開會!」
  重視榮譽,不是陣亡就是升官。這是許多鴻海人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出來的企業文化:命令下來不容質疑,更不用談抗辯,做不好不用講任何理由;所謂「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早已深固在每一個鴻海人的心裏。
  這樣的嚴謹的企業文化,讓鴻海一直以效率聞名。常常說自己是「獨裁為公」的郭台銘,難怪敢公然地說:「民主是最沒效率的做事方式。」
  
  「霸氣」來自「信心」
  但不能不承認,「獨裁」的領導者,一定有他過人之處,以及獨特的魅力。一位在鴻海已十多年的幹部表示,跟著郭台銘,有打天下的感覺:「你寧願選擇跟著一個積弱不振、苟延殘喘的皇帝,還是一個版圖不斷擴張的大汗?」
  「凶是凶,不會不講理,尤其他會給你一個幾十億的做事機會;一個人做事沒有舞台,也就沒有夢想,」在鴻海16年的鴻海MPE產品事業處處長甘克儉說。其實對像甘克儉這樣的資深幹部來說,只要是1995年以前鴻海還不及營收百億時加入的,每個人每年配有的股票早就上千萬了,但每天辛苦工作最主要的動力,還是跟隨領導人追逐霸業的理想。
  坐在位於台北縣土城鴻海總部的辦公室裏採訪郭台銘,更可以見識到什麼叫做「隨傳隨到」的霸氣。鴻海本身的高階主管會馬上放下手邊繁忙的工作來報不說,為了替記者查證一項資料,就算是遠在高雄的一家供應商,也可以在5分鐘內由總經理親自回報結果。
  軍事化的紀律與精准的執行力,讓鴻海可以在瞬息萬變的資訊產業中打敗競爭對手。難怪郭台銘常說:「走出實驗室,就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
  外界感受到郭台銘的霸氣,就是來自鴻海幹部貫徹執行的信心。舉例來說,早期鴻海的員工幾乎都念茲在心的訓示:「要把自動化、效率化的生產管理發揮極致,硬控制成本到最低,才有錢可賺。」一位鴻海的老幹部回憶,有一次他們和3位IBM的經理開會,IBM經理們納悶地質疑,鴻海這種報價幾乎等於成本,還能賺錢嗎?
  「我們很少開會,所以省了很多時間成本!」鴻海幹部回答。
  「但不開會,決策不是很容易做錯?」IBM經理反問。
  「決策下來我們就去執行,錯的話,我們會很快再改!」鴻海幹部毫不遲疑地回答。尤其當前不景氣,訂單、存貨、產品研發、市場佔有率,都須靠速度和成本決定一切。

  大陸不是全球化之唯一
  比速度、比成本,鴻海稱霸准系統(barebone)大廠、打造世界級專業代工廠,一路將戰線拉長到全球。當台灣高科技大廠開始一窩蜂前往大陸設廠,早在1988年就進軍大陸的鴻海,卻將裝備精良的快速部隊,拉到了歐洲和南半球。
  「設銷售據點不難,但要把生產線搬到半個地球之外,台灣沒有幾家企業做得到,」台大工商管理系教授洪明洲指出,鴻海就是其中之一。
  「台灣在全球化過程中,不能沒有大陸計劃及大陸經驗,但大陸計劃,不必是全球化之唯一。」郭台銘在接受專訪時,特別在他習慣邊說邊寫的白報紙上,重重寫上這一句重要的觀念。元帝國的成吉思汗花了12年的時間,才建立了橫越歐亞的王國。鴻海為了就近接單、服務客戶,卻能在4年內,打造出橫跨亞洲、北美、拉丁美洲與歐洲的全球據點。但將他比為成吉思汗,郭台銘自己卻不以為然,只是淡然一笑說:「今天的成就並不能保證明日的成功。成功不能帶給你下次成功的經驗,只帶給你無知與膽怯。」是他戒慎恐懼,還是已看盡商業的殘酷競爭?
  「我當年創業的錢,是我母親標會的十萬塊錢,」提起母親,在座車中昏黃的燈光下,郭台銘眼中露出難得的溫柔。
  「郭媽媽」可說是台灣最有遠見的投資人。因為,當初的10萬元私房錢,已經變成鴻海今天近3千億的市值。這段創業故事,在別人眼中是傳奇,但在郭台銘自己眼中,又是怎麼樣的一段心路歷程? 沒有大公司的羽翼,沒有政府長期的保護,也沒有家族企業的照顧,郭台銘喜歡形容自己像是「寒冬中的孤雁」。
  
   奮力飛行的「孤雁」
  台大機械系畢業,鴻海成立第二年後就加入鴻海的總工程師陳一飛也感歎:「鴻海一路走來,可以說是標準的孤兒!」
  鏡頭拉回26年前,三重河堤旁的五金模具店裏身高180公分的郭台銘,卻縮在窄小的模具機器旁,他的摩托車引擎仍在發動著,就停在外面。
  一手奉上點燃的新樂園香煙,一臉堆滿笑意的郭台銘對模具店裏的師傅說:「拜託拜託,這套模具請一定要在今天開出來,客戶明天就要了。我這裏有兩張電影票,今天將模具完成,晚上請你們去看電影!」那是鴻海創業的第二年,資本額只有30萬元,專門承接一些黑白電視旋鈕的生意。但鴻海當時規模太小,連模具組都買不起,主要的機器只有塑膠射出成型機,所以一定要先有模具,才能做出產品。其實,連郭台銘也沒想到自己會一頭栽進製造業裏。
  創業之前,郭台銘以中國海事專科學校航運管理科畢業的背景,進入了當時前三大的船務公司復興航運,在當時有「台灣華爾街」之稱的館前路上班,擔任排船期及押彙工作,每天穿襯衫、打領帶。民國60年前後,正好遇上美國紡織配額的規定:下一年的配額,由今年的出口額決定。這表示,只要找到船、排得到船期,就賺到了往後出口的配額。郭台銘如今記憶猶新:「每天紡織商都在搶著出口航位。」這種經驗,讓郭台銘思考到:「在台灣從事出口製造業,將是極有發展潛力的行業。」正好當時他一位元同學認識在外商公司擔任採購經理的外國人,想買一些零件,於是幾個同學每個人拿出10萬元,湊出這家公司的資本開始設廠生產。郭台銘也拿出母親標會來的10萬元。
  但初次設廠,大家都沒有生產經驗。過了沒多久,將資本用盡卻不能大量生產、穩定交貨,也因此原股東都逐一退出。但郭台銘不願輕易放棄,硬著頭皮就把這家公司頂下。之後,從自己租廠房、找訂單、買原料、管生產,原來製造業這麼辛苦。提及創業,郭台郭仍不住強調:「唉,真不知當初是那股傻勁撐了過來。」
  
  堅持掌握技術
  每次工作很辛苦時,他也會反問自己:「我到底是以賺錢為目的,還是準備從事長久的工業?」於是,他開始想,要如何把公司的基礎打好。
  創業的第四年,郭台銘終於存了一筆錢,本來想蓋一間屬於自己的廠房。正好當時台北縣的土城有一塊土地要出售,每坪才3,800元;另外一方面,當時原料缺貨,有人也乾脆利用資金來囤積居奇。面對這些金錢遊戲的誘惑,郭台銘回憶,當時他考慮了兩個星期,最後決定把錢投入設立自己的模具廠。
  「坦白說,我也有過一段很彷徨的日子,如今回憶,必須說這是對的決定!」就在模具廠蓋好了半年後,那塊土地已漲了3倍,原料也水漲船高;反觀自己的模具廠才剛成立,況且模具並不是產品,只是製造產品的工具,鴻海許多同仁也反應:「到外買(模具)反而比較便宜,為什麼還要自己做呢?」
  挑戰還不只於此,設備是新的,連工作人員也是「全新」的。原本,郭台銘的創業夥伴陳一飛堅持,有了好的設備,一定要讓模具的開發公式化。但是,陳一飛回憶,這個想法受到老模具師傅的反彈,最後竟集體抗議,因為「師徒制」是台灣模具界約定俗成的慣例,沒有人願意把技術流程公開。
  但自稱「脾氣硬」的陳一飛不願屈服這種成規,不怕所有人辭職。「當時也沒有大學生願意做模具黑手,」於是台大機械系畢業的他卷起袖子,自己帶了一批年輕專科、高工畢業生,下手開模具。

  創業維艱
  陳一飛後來沒有辜負郭台銘的信任,讓鴻海有了競爭者沒有的、可以繼續累積進步的技術。郭台銘自己也強調:「每到過年,我都告訴自己,堅持下去,一天不自我累積技術,便一天要受制於人!」有了好的產品,賣不好也沒用。於是郭台銘開始全心對外,出去爭取更多公司訂單。現在已經很難想象,這位身價23億美元的富豪,當年為了見客戶一面,可以在門外淋雨罰站4個小時。
  「我還記得那一天中秋節,郭台銘全身濕著回來,而客戶收了禮物,但連門都沒有讓他進去,」陳一飛回憶當年的艱苦。
  郭台銘自己也透露,記得有一年過年,發完所有年終獎金後,全身上下只剩2,000元台幣。回到家後,他吆喝全家回父母家吃飯過年;大年初一時,給父母一千元紅包、初二時給太太娘家一千元紅包,其他所有的吃喝都省了下來。大年初三,郭台銘就開始上班!
  當鴻海在民國70年間,準備爭取交通銀行的第一筆擴廠貸款,郭台銘形容這是一場「必勝之戰」。因為要跑得更快、往美國爭取客戶,還要有更強的財務支援。
  「其實我很少去看中小企業,但當時上面一直決定不下來!」當時的交通銀行業務經理、現在到處旅行、享受退休生活的張天林,在前往美國旅行的路上接到採訪電話,便回憶起20年前的這段往事:「我聽了這個年輕人(指郭台銘)的簡報,覺得他很實在,因為很少有人會自己去做模具,來控制生產品質!」
郭台銘小檔案
現任:鴻海企業集團主席
   鴻海精密工業公司董事長
年齡:51歲(1950年生)
學歷:中國海專畢業
■2000年10月圍入圍《天下》雜誌「企業家最佩服的企業家」。
■2001年6月美國《富比士》(Forbes)「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第198名。

  用5天換5分鐘
  郭台銘的毅力,不只在研發,更在「跑業務」上。「說完全不怕,那是假的!」郭台銘想起自己第一次抵達美國爭取訂單時,坦白承認。他回憶,客戶沒有馬上談生意,只好先待在一間紐澤西公路旁的小旅館等;沒有事,又缺少現金、怕花錢,只好那裏都不去,待在旅館裏每天吃一餐,每餐吃兩個漢堡!
  星期一,對方的採購經理又要開會,一直到星期二,郭台銘才見到了客戶。但是花了五天時間,見面只有五分鐘:「這是一張產品藍圖,你們試試看吧,把價錢開出來!」但這「一天兩個漢堡」的美國行,郭台銘在小旅館等待的時間裏,完成了美國市場的拓展計劃。「餓的人,腦筋特別清楚,」郭台銘意味深長地說。
  第一次美國行雖然訂單有限,卻讓他決定舍代理卻讓他決定舍代理商的方式,改找一位元美國當地人做行銷經理,一起一站一站地拜訪客戶。
  「他不但可以幫忙跑業務,還可以順便開車、當司機,又可以讓我練習英文,」郭台銘果然精打細算。同時,因為美國本土機票不便宜,尤其是短程距離,郭台銘就用公路連接,和客戶告別後,就開車上路到下一個城市,每晚總要11點後,才在一晚16塊美金的便宜汽車旅館check-in(登記住房),隔天早上6點又出發,上午10點前抵達下一個大城市的客戶辦公室。幾年下來,郭台銘竟然已去過美國52州的32州! 當年一起和郭台銘到美國設立第一家分公司、在郭台銘家裏吃了一個月的飯,鴻海老幹部甘克儉觀察:「董事 長為了要見美國客戶30分鐘,前一天可以準備3個小時以上!」學習能力和實務相結合,再加上對客戶的用心,郭台銘雖然只有專科學歷,卻讓很多人對他的好學、博學,印象深刻。
  
  「好學」總裁
  郭台銘不但自己能學,也樂於把學到的知識和幹部分享,而且常常一講就是兩、三個小時。本身是密西根大學博士的新任鴻海科技特助黃昭陽指出,「加入鴻海以來,真的在他身上學到很多!」不過這也說明,郭台銘強勢的個性下,未來鴻海的挑戰,還是在人才。前飛利浦台灣總裁羅益強就指出,「我覺得鴻海要更為壯大,的確還需要更多有國際觀的管理好手進入董事會!」
  鴻海的挑戰,也在郭台銘自己的領導魅力。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主管就表示:「董事長退休的時候,也是我退出鴻海的時刻!」
  看來,郭台銘若想如自己計畫,在3年後從第一線退到第二線,還需要經歷「安內攘外」的浩大工程,才能將治理權「和平轉移」。
  「我每年過年放假都會生病,」郭台銘自稱是那種一閑下來就生病的人。同樣地,鴻海的重要主管,多年來已習慣跟隨郭台銘全球征戰的「馬上」生活,不能沒有戰場。郭台銘其實不避談接班的話題。在2000年的股東會上,郭台銘就已指出鴻海未來會走向「邦聯制」,每一個產品事業群,都足以自成一個王國。今年,他更開始調集40歲左右的主管做工作幕僚。「他們要在我身邊見習一番!」郭台銘強調。

  「路遙知馬力」
  但無論接班問題如何被猜測,很多人認為,郭台銘正值盛年,身體又好,應該不會56歲就退休。事實上,郭台銘最近才去健康檢查,還做了最先進的全身核磁共振掃描。在被詢問到健康狀況時,郭台銘還立刻讓秘書接通為他健檢的醫師,讓記者求證。醫師說,病人的隱私他恕難奉告,但他以名譽保證:「雖然董事長每天工作時間這麼長,但他的身體是我檢查過最健康的少數人之一!」
  只不過5年前,鴻海只是個營收百億左右的企業;5年後,營收已將突破千億。
  身體健康、意志力又超強的郭台銘,在過去近30年來如「孤雁」般的創業歷程後,還會給世人怎樣的震撼?
  「路遙知馬力,急風練勁旅。」這是郭台銘在今年6月股東會上,送給股東的一句話。這也是郭台銘傳奇故事的寫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nature09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